仿製藥是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從中國衛生健康委獲悉,中國衛生健康委日前聯合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國知識產權局、中國醫保局、中國疾控局、中國藥監局等部門組織專家對中國專利即將到期及臨床供應短缺(競爭不充分)的藥品進行遴選論證,制定《第三批鼓勵仿製藥品目錄》。
第三批目錄收錄39個品種,涉及75個品規、13種劑型,覆蓋抗腫瘤藥及免疫調節劑、抗感染用藥、神經系統用藥、放射性診斷劑、心血管系統用藥等12個方面治療用藥。
據介紹,第三批目錄以臨床用藥需求為導向。一是填補中國臨床用藥空白。第三批目錄收錄的多個藥品為境外已上市,境內未上市品種。二是提高藥品可及性。第三批目錄收錄的部分藥品,雖然同作用機制藥品已經在境內上市,但由於臨床需求量大,存在供應短缺的風險,因此也納入鼓勵仿製的範圍。三是鼓勵創新製劑技術。第三批目錄收錄的藥品劑型除了有傳統的片劑、膠囊劑外,還收錄了緩釋注射劑、幹混懸劑、舌下片等新型藥物製劑,以及兒童適宜的劑型和新的複方製劑。四是提高臨床診斷準確性。
記者瞭解到,此前,中國衛生健康委聯合相關部門已先後發佈2批《鼓勵仿製藥品目錄》,對目錄內藥品的研發上市起到了有效的鼓勵與引導作用。目前,目錄內33個品種已獲批上市,覆蓋抗感染用藥、抗腫瘤藥及免疫調節劑、神經系統用藥等15個方面治療用藥,其中包含7個罕見病用藥。
中國衛生健康委表示,中國衛生健康委將適時組織相關單位和行業學協會、有意願的經營主體,加強多方政策溝通、技術諮詢和工作協調,更好支持引導企業研發、註冊和生產臨床需要的高質量仿製藥。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