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科技部部長陰和俊在發佈會上表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十四五”期間,中國持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應用,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賦能傳統產業升級。在高端裝備領域,“京華號”16.07米超大直徑盾構機,不僅打破了單月掘進542米的新紀錄,更實現了對地面建築的無擾動,目前已在工程中成功應用;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夢想號”大洋鑽探船正式入列,鑽采系統國際領先,最大鑽深可達11000米。在先進製造領域,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技術賦能傳統製造向智能製造邁進,中國“燈塔工廠”數量全球第一,占比超40%。
二是助力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在資訊領域,中國已建成約460萬個5G基站,技術和用戶數保持全球領先,賦能千行百業數位化升級發展。在新能源領域,持續打破光伏晶矽電池效率的世界紀錄,光伏、風電新增裝機連續4年超過1億千瓦;全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突破4000萬輛,產銷量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
三是築牢未來產業成長根基。中國超前佈局人工智慧、腦機介面等前沿技術,開闢新賽道、塑造新優勢。在人工智慧領域,國內湧現出多個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通用大模型,部分大模型準確率突破95%,打造百餘個標杆應用場景。在人形機器人方面,整機技術實現突破,正推動人形機器人在汽車製造、物流搬運、電力巡檢等場景加速落地應用,為未來萬億級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來源:人民郵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