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經濟觀察 > 文章内容 返回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綠色轉型將是未來影響國際關係的重要因素
发布:2024-04-18

“人類正在進入去碳化時代,並且這波綠色轉型並非完全由市場驅動,而是由全球治理興起的。”近日,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舉辦的學術交流會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就“氣候變化的全球治理與綠色低碳發展”做專題報告時開場便如此談到。

當前,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應對氣候變化,不僅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而且關乎人類前途命運,並成為當前全球治理面臨的重要課題。面對深刻複雜變化的國際形勢,各國如何通過加強合作推動全球氣候治理變革,實現綠色低碳發展,中國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成為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

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簽署,研究了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的建設與發展。公約要求各國制定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強調應對氣候變化是各國政府的責任,“終極目標是將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濃度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準”,並約定自公約生效起後,每年召開一次締約方大會。

在劉振民看來,於2015年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的《巴黎協定》意味著人類對氣候變化的認識發生了質的變化,“更加專業且明確”。《巴黎協定》明確的長期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努力將溫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這說明“人類對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與監測越來越細緻。”

劉振民指出,《巴黎協定》中有很多創新性規定,包括提出五年進行一次“全面盤點”,如各國以“國家自主決定貢獻”的形式共同參與減碳氣候行動,各國努力儘早實現“碳達峰”,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全球“碳中和”。但2021年達成的《格拉斯哥氣候協議》將全球“碳中和”目標提前到了本世紀中葉。目前全球已有150多個國家提出碳中和目標,覆蓋全球94%的GDP、86%的人口。“從《巴黎協定》到《格拉斯哥氣候協議》再到‘阿聯酋共識’,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治理模式基本形成。”他提出,在此背景下,全球能源體系要以公平有序的方式開始轉型進程,而經濟發展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將是未來幾十年影響國際關係、國際格局及國際貿易市場的重要因素。

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中國,不僅是資源稟賦優勢國,還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費國、生產國和進口國。劉振民認為,中國的能源轉型目前面臨著幾方面挑戰:一是能源轉型窗口期偏短;二是長期以來能源結構偏煤,目前各地在大力發展水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設施,但煤仍偏重;三是能源效率偏低;四是製造業門類齊全但也同時面臨耗電耗能問題,尤其是今後的人工智慧、數字計算等產業耗電巨大的問題亟待積極應對;五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以及經濟增長對傳統能源消耗的需求仍然巨大;六是國際格局對我國綠色能源、新能源裝備出口等帶來的衝擊;七是綠色技術成熟度的問題。

對此,劉振民對實現“碳中和”提出四方面具體建議:一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光伏、水電等零排放能源,使可再生能源占到主導地位;二是加強技術創新和革新,實現和保留的化石燃料的清潔利用;三是加強森林、濕地、海洋等碳匯的培育和養護;四是全民動員,要有意識改變生活方式,走迴圈經濟、低碳生活之路。

來源:21經濟網

上一篇:規模超千億!上海國投公司與科創投集團實施聯合重組
下一篇:英國股市受強勁企業業績提振走高
相關推荐
  • 黃金礦業基金因創紀錄金價而受益匪淺
    链接阅读
  • 黃金延續歷史性漲勢,首次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大關
    链接阅读
  • AMD與OpenAI簽署人工智慧晶片供應協議,股價飆升逾34%
    链接阅读
  • 達契亞推出1.5萬歐元微型車原型,挑戰中國低價電動車
    链接阅读
  • 隨著美聯儲重啟寬鬆政策,外國投資者可利用更便宜的美元對沖工具
    链接阅读
  • 德國經濟部將 2025 年經濟增長預期小幅上調至 0.2%
    链接阅读
  • 英特爾與英偉達交易如何助力其下一代晶片製造
    链接阅读
  • 日產汽車研究中國供應商成本競爭力,探索全球推廣模式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黃金延續歷史性漲勢,首次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大關

2025-10-08

加沙談判聚焦以色列與哈馬斯間關鍵分歧點

2025-10-07

法國政府上任數小時後辭職,加劇政治危機

2025-10-06

特朗普施壓結束加沙戰爭 納坦亞胡面臨極右翼反彈

右翼高市早苗有望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

隨著美聯儲重啟寬鬆政策,外國投資者可利用更便宜的美元對沖工具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