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報導 中國經歷了秦、漢兩個大一統王朝之後,出現了三國時期的小分裂局面,60年的三國戰亂之後,又迎來了西晉的大一統王朝,然而短短37年後的西元317年,我國又出現了東晉十六國的大分裂局面。
由於當時有許多少數民族建立了政權,在大漢民族的正統史書上,就出現了“五胡亂華”的說法。那麼,五胡是指那些民族?他們分別建立了哪些與東晉並存的政權?
從西元304年,氐族人李雄建立成漢、匈奴人劉淵建立前趙,到西元460年,鮮卑族拓跋燾滅亡滅匈奴人沮渠蒙遜的北涼。一百多年的時間裏,鮮卑、匈奴、氐、羯、羌、高、丁等少數民族共建政權18個。其中,鮮卑族人8個,禿發烏孤的南涼、慕容皝的前燕、慕容垂的後燕、慕容德的南燕、慕容雲的北燕、乞伏國仁的西秦、慕容泓的西燕和拓跋什翼犍的代國。
鮮卑族人建立的政權最多,幾乎占了五胡政權的半數。其次是匈奴人和氐族人。匈奴人建立了3個政權,分別是劉淵的前趙、沮渠蒙遜北涼和赫連勃勃的夏國;氐族人也是3個,分別是呂光的後涼、苻健的前秦和李雄的成漢;羯族、羌族、高句麗族、丁零族都是1個。分別是石勒的後趙、姚萇的後秦、高雲的北燕和翟遼的翟魏。當然,這裏面還有兩個問題尚需說明一下。
一個是裏面有重合的問題,主要是北燕,它在統計的時候出現了三次,北燕能夠建立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建立者慕容雲有著特殊的身份,他是後燕第二位皇帝慕容寶的養子、前燕開國皇帝慕容皝的幹曾孫、南燕開國皇帝慕容德的幹侄孫,所以他是以慕容鮮卑的身份建國的,鮮卑族裏有他一席;同時他又是高句麗族的高雲,並且北燕建國後僅兩年就被取代,所以這兩處也有。
另一個問題是,說是五胡亂華,實際上遠遠不止五胡,其主要原因是這些國家存在的時間都比較短,在當時的影響又非常小,多數是附庸在別的政權上,所以沒有被史學家們納入十六國之中。納入東晉十六國歷史的少數民族政權中,主要有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個少數民族,所以被稱為五胡亂華。與五胡政權先後並存的,除了東晉政權外,還有5個漢族小政權。
他們分別是張軌的前涼、段業的北涼、李暠的西涼、馮跋的北燕和冉閔的冉魏。
來源:中國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