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孫元化只是一名舉人,按照明朝的慣例,他是做不上高官的,但他卻當上了登萊巡撫。
登州和萊州都位於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是通往遼東半島、朝鮮的交通要道。因為遼東戰事緊張,所以南方的軍事物資大多抵達山東,再經海路到達遼東的山海關、寧遠、東江等地,故而其地位日益重要。天啟元年,熊廷弼提出了著名的“三方佈置策”,從山東巡撫下麵分出登州和萊州兩地,另設登萊巡撫。
孫元化是徐光啟的學生,受徐光啟和傳教士的影響,他成為了一名天主教徒。在與傳教士和一些葡萄牙人的接觸中,孫元化看到了葡萄牙火器的巨大威力,所以一直力主朝廷大力發展火器,並且還著有我國第一部炮學專著《西洋神機》。
孫承宗主政遼東之時,對孫元化的主張大力支持,孫元化的才能得以施展,參與了寧遠城的構建與防守。孫元化以炮臺教練為所長,教以士兵築臺制炮之法,不僅如此,孫元化還撰寫克《論臺銃事宜書》、《改造火器呈》、《火藥庫圖說》等文。孫承宗也特別欣賞孫元化,根據他的意見設置炮臺。
後來的寧遠大捷,袁崇煥憑藉堅城,利用大炮,對後金軍造成了大量的殺傷,使得努爾哈赤遭遇了40年征戰生涯中前所未有的大敗。這一戰,也讓明軍看到了大炮的威力所在。
在崇禎二年的己巳之變中,孫元化守撫寧,救開平,又參與收復永平、遵化等四城的戰鬥,所向皆捷。他駐防的八城、二十四堡屹然不動,很重要的原因是發揮了西洋火炮的威力。
朝廷看到了火炮的威力,開始重用孫元化。崇禎三年,孫元化隨孫承宗鎮守山海關,兵部尚書梁廷棟破格薦用孫元化升登萊巡撫。
02
孫元化在登州網羅西學英才,大膽募用西士,組建一支有27名歐人的外籍軍團,使登州成為“東陲之西學堡壘”。
孫元化到任之後,大力發展登萊軍事力量。
他以葡萄牙炮手為基礎,訓練士卒,一大批火器人才開始嶄露頭角,精通炮術的監軍王征被任命為登萊監軍僉事,其部下張燾則被任命為登萊副總兵,因收復灤州有功黃龍則被任命為東江總兵等。
不久,孫元化又招募了三十多名葡萄牙炮手由澳門北上登萊,雖然因為朝廷部分人的強烈反對,這三十人中的大部分,被迫返回了澳門,但還是有部分葡萄牙人到了山東。經過孫元化的努力,葡萄牙人公沙的西勞、陸若漢及葡籍炮師和造炮工匠陸續抵達登州。
孫元化麾下火器部隊無疑是當時全國,乃至在整個大明276年的歷史裏,都是裝備最精良的火器部隊。這支部隊擁有佛郎機炮二十餘門,西洋銃三百二十門,鳥槍一千支,而且也有一批掌握西洋火炮技術的槍炮手。又成立了十五支精銳的火器營,每營車輛則以一百二十輛雙輪車、一百二十輛炮車、六十輛雙輪車構成、其中火器則有西洋大炮十六門、中炮八十門、鷹銃一百支、鳥銃一千二百支。人員則由兩千戰士、兩千衛隊構成的多兵種聯合。
在炮火訓練上,葡萄牙炮手和制炮技師直接傳授西式大炮的操縱點放之法,登州一時成為全國裝備最精良的軍事前沿和中國火器鑄造演練的中心。
03
那孫元化訓練的這支部隊,實戰效果又如何呢?
在皇太極乘此機會興師進攻皮島之時,孫元化即命東江總兵黃龍指揮,副總兵張燾以西洋大炮在東江一帶阻擊皇太極,雙方激戰十餘日,在戰鬥中,西勞等十三名隨軍葡人以西洋大炮據敵,威力甚大,累計發射十九次,擊殺敵人約六七百名,大貝勒代善第五子在戰鬥中中彈身亡,時人稱為“麻線館之捷”,遼東巡撫丘禾嘉更形容此役為“海外以來第一大捷”,在明軍的猛烈炮火下,後金終究敵不過明軍的猛烈炮火和海上用船之不便,被迫放棄進攻。
從這一戰的情況來看,孫元化在登萊進行的軍事籌畫已取得初步的成效,建立了以火炮火器為核心的部隊,並已經形成了戰鬥力。若假以時日,定能在戰場上顯現出更大的威力。
但事與願違,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最終導致了孫元化人頭落地,其嘔心瀝血所訓練的部隊也飛灰湮滅。
04
而袁崇煥殺毛文龍之後,皮島舊將嘩變,登萊巡撫孫元化接收了皮島的叛將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人。孔有德被任命為騎兵參將,耿仲明則被派往登州要塞。
這些毛文龍的舊將的到來無疑增長了登萊的實力,但沒曾想,卻釀下了大禍。
崇禎四年,明軍修大淩河城,皇太極出兵圍困,明廷調集各方部隊馳援大淩河,孫元化先期派張燾及葡人公沙從海路支援,卻不料遭遇颶風,未能成功。
陸路則由孔有德率八百人前往支援,行至吳橋時候,一位士卒與地方豪強發生衝突,而李九成因為花光了孫元化所給的買馬錢,在後面煽風點火,軍隊進而嘩變,孔有德等人控制不住嘩變的部隊,不得不起兵反叛。
孔有德這支部隊戰鬥力很強,同時又聯繫以前的東江舊部,實力不斷壯大,不久即兵臨登州城下。
孫元化先令張燾率遼兵駐紮在城外,又遣使入叛軍營內招降,均未成功。孫元化派遣總兵張燾和張可大兩路合擊叛軍。但張燾與孔有德是老戰友,開始交戰後其兵卒隨即投入孔有德行列,而主張武力鎮壓叛軍的明軍張可大部慘敗。與孔有德是舊交的登州中軍耿仲明、陳光福等人,立即舉火開門,重鎮登州就此陷落,孫元化被俘。
在登州一戰中,葡人西勞率領葡萄牙炮手參戰,在經過頑強的抵抗後,西勞及數十位葡萄牙炮手戰死,陸諾漢則帶領剩下的葡萄牙人逃往澳門。
登州一戰,明朝損失慘重。城中有舊兵六千人,援兵千人,馬三千匹,餉銀十萬,紅衣大炮二十餘座,西洋炮三百餘座,其餘火器數不勝數。全部成了叛軍的戰利品,叛軍的戰鬥力大增。
孫元化雖然被俘,但仍然極力勸孔有德等人接受招撫,叛軍放了孫元化,讓他去朝廷落實這件事。崇禎直接下令逮捕孫元化及張燾等人,棄市於北京。崇禎又調通州、山海關、寧遠等地共計三萬餘人奔赴山東剿叛,此後,明軍與叛軍雙方在登州、萊州一帶交戰長達一年多之久。孔有德最終不支,率領萬人進行突圍,用數百艘船載著一萬二千餘人,連同軍器、槍炮等,趕往遼東,投降了皇太極。
皇太極對孔有德的來投大感欣喜,親自出十裏相迎,足以見得這只投降的部隊給皇太極所帶來的震驚與欣喜。至此,孫元化大力發展的新式火器部隊徹底覆滅。而皇太極得到了這支火器部隊,以及大批火器人才,其攻城能力大大提升,為其日後作戰打下了基礎,為後來清朝進軍中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來源:中國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