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3年知識產權工作進展。中國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胡文輝介紹,截至2023年底,中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為499.1萬件,其中中國(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有效量為401.5萬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1.8件;截至2023年底,中國有效商標註冊量為4614.6萬件,累計批准地理標誌產品2508個,積體電路布圖設計累計發證7.2萬件。
2023年,中國知識產權擁有量不斷增加,企業創新活動保持活躍。截至2023年底,中國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42.7萬家,較上年增加7.2萬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90.9萬件;全年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登記金額同比增長75.4%,質押登記專案4.2萬筆,同比增長49.2%,質押融資普惠力度不斷加大。
近年來,中國專利密集型產業規模穩步壯大,2022年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15萬億元,占中國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2.7%,近5年年均增速達到9.4%。中國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副局長、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介紹,專利密集型產業是指發明專利密集度、規模達到規定的標準,依靠知識產權參與市場競爭,符合創新發展導向的產業集合,是佈局新賽道、培育新動能的重點領域。
“中國專利密集型產業以不到全社會7%的就業人員,集聚了中國企業近五成的研發經費投入,產出了中國七成左右的發明專利,貢獻了中國1/8的GDP。”葛樹說,中國知識產權局將採取更多有效措施,加大專利密集型產業培育力度,更好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速推進、不斷健全。2023年,中國新批復建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8家、快速維權中心7家,協同保護機構總數達到112家。中國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郭雯介紹,目前,在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備案的企事業單位約15萬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過5700家。中國知識產權系統指導管理的調解組織達1900餘家,中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構達2600餘家。
“十四五”以來,中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加快推進,專利創造實現量質齊升。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66.5萬件,同比增長25.7%,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較“十三五”末提高5.5件。
截至2023年底,中國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中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效發明專利達116.6萬件,同比增長22.5%,所占比重為70%,為重點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國維持年限超過10年的有效發明專利達60.2萬件,同比增長35.4%,是“十三五”末的2.4倍,高價值發明專利平均維持年限達8.4年,創新主體維持專利有效性的意願不斷增強;中國高價值發明專利中,實現較高質押融資金額的有效發明專利達10.4萬件,同比增長37.4%,知識產權為企賦能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2023年,中國知識產權局出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註冊和管理規定》。中國知識產權局條法司司長張鵬介紹,《集體商標、證明商標註冊和管理規定》將從明確商標註冊和使用要求、強化註冊人的管理職責、細化正當使用情形方面,解決近年來商標維權事件中反映的權利邊界不清、註冊人和使用人權利義務不明等問題,充分發揮集體商標、證明商標在推動地方特色經濟發展,提升集群產業發展效益等方面的作用,保持規範有序的商標註冊秩序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2024年,中國知識產權局將以知識產權源頭保護為基礎,以轉化運用為牽引,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全面強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工作鏈條,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努力開創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新局面,更好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