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Lisa Barrington and Tim Hepher 報導 新加坡將於下周舉辦亞洲最大的航展,這是自COVID邊境限制結束以來的首次航展,屆時地區旅遊將出現反彈,航展的軍事展區將展出防禦系統和緊張的軍火買家。
然而,整個行業的供應緊縮和宏觀經濟的不利因素(尤其是在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場中國)正在考驗著亞洲民用需求的預期全面恢復,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則使武器成為焦點。
亞太航空公司協會負責人蘇巴斯·梅農(Subhas Menon)說:”供應鏈問題限制了許多航空公司升級機隊和維修飛機的能力。”
在兩年一度的展會上,中國首架國產客——中國商飛公司的窄體客機 C919 也將首次走出國門。
由於空客和波音這兩家主要的飛機製造商都在努力提高產量和滿足新飛機的需求,而波音公司又在一連串的危機中掙扎,因此航展與會者將關注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OMAC)如何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可行的替代者。
許多業內人士提醒說,中國目前只有四架 C919 在服役;該機型只通過了中國監管機構的認證;而且 C919 依賴於國際供應鏈。
儘管如此,中國航空管理局表示,今年將在國際上推廣該飛機,並爭取獲得歐盟航空安全局(EASA)的認證。
奧爾頓航空諮詢公司(Alton Aviation Consultancy)的亞當·考伯恩(Adam Cowburn)說:”我們也看到了一種日益增長的趨勢,即客戶在機隊評估中納入了 C919 選項。”
中國商飛將是與空客並駕齊驅的兩家商用飛機製造商之一。波音公司今年將不派商用飛機參展。
這是自上個月波音737 Max 9的門塞爆炸事件以來的第一個重大國際行業盛會。該事件使波音公司陷入了五年來的第二次安全危機,並在全球範圍內傳播了機身上有一個大洞的圖片。
英國Agency Partners公司的分析師薩什·圖薩(Sash Tusa)說,過去,航空業很少公開討論航空安全問題,認為任何提及都會破壞人們的信心。
“但這種禁忌似乎不再適用。”他在一份說明中補充道。
環境與國防
新加坡將邀請業界代表討論航空對環境的影響,並將公佈一項使新加坡航空業可持續發展的計畫。
11 月,全球航空業同意到 2030 年將燃料碳排放量降低 5%,到 2050 年實現 “淨零 “碳排放的目標。
Cowburn說:”鑒於亞洲仍將是最大的航空市場,因此亞洲將成為航空業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的關鍵推動力。”
大規模提高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產量是目前實現這些目標的希望所在,但其成本是傳統噴氣燃料的三到五倍,而且人們對如何可持續地滿足需求也存在擔憂。
煉油商Neste的薩米•喬海寧表示:“人們對航空業對氣候的影響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對該行業的經營執照問題也越來越關注,但目前還沒有一個可靠的解決方案。”Neste去年開始在新加坡提煉可持續航空燃料(SAF)。
新加坡歷來不是新飛機訂單的主要展會,但一些業務可能會與展會同時進行。
與會代表說,一些新貨機也有需求。
烏克蘭戰爭中廣泛使用了高端防空系統,紅海航運也屢遭襲擊,這也可能會激發人們對攔截導彈和無人機的系統以及用於監視對手的情報、監視和偵察(ISR)平臺的興趣。航展參展商中沒有俄羅斯公司。
六支空軍將進行飛行表演,其中包括美國、印度和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