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視野 > 文章内容 返回
中國將全面實施水資源稅改革試點
发布:2024-10-31

“交水費”——居民常用的這一說法要改了。近日,中國財政部、稅務總局、水利部發佈《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自2024年12月1日起全面實施水資源費改稅試點,將水資源稅推向全國31個省份。

未來水資源稅如何徵收?稅收調節作用體現在哪里?費改稅是否會增加居民和企業用水成本?三部門相關司負責人和專家進行瞭解讀。

水資源利用效率總體不高

為什麼要徵收水資源稅?中國財政部、稅務總局、水利部相關司負責人表示,中國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中國水資源需求量持續增長,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中國水資源利用效率總體不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都面臨水資源短缺的挑戰。資源稅是引導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前述負責人說。

從稅收法定原則來看,徵收水資源稅也有其依據。此前,資源稅法於2020年9月施行,授權中國國務院可試點徵收水資源稅。隨著財稅體制改革不斷推進,資源稅逐步擴展到佔用自然生態空間的各種行為。完善以資源稅、環境保護稅為主體的綠色稅收體系,水資源費改稅是其中重要一環。

據介紹,自2016年7月1日起,中國已先後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四川、陝西、寧夏等10個省(區、市)開展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改革試點在抑制地下水超采、轉變用水方式、促進節水改造、規範取用水行為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中國水利部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北京市地下水水位累計回升13.68米,增加儲量70億立方米,乾涸多年的陳家莊泉等81處泉眼實現複湧,這其中離不開改革試點的推動。

實現費改稅後,水資源稅如何徵收?三部門明確,改革試點的全面實施,將統籌現有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制度和水資源費徵收制度,在保持稅制要素和基本框架穩定的前提下,實現水資源費制度向水資源稅制度的平穩轉換。

此次出臺的《辦法》對水資源稅的納稅人、計稅依據、稅額標準、稅收優惠等稅制要素作出了具體規定。水資源稅實行從量計征,其納稅人為直接從江河、湖泊(含水庫、引調水工程等水資源配置工程)和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

稅收優惠方面,對規定限額內的農業生產取用水、抽水蓄能發電取用水等五種情形,免征水資源稅;對超出規定限額的農業生產取用水以及農村集中飲水工程取用水,授權地方減免水資源稅;對用水效率達到用水定額先進值的相關納稅人,減征水資源稅。

此外,《辦法》明確了水資源稅和供水價格的關係,城鎮公共供水企業為水資源稅的納稅人,水資源稅與自來水價格實行價稅分離,通過稅收引導相關企業採取措施控制和降低水的漏損。《辦法》還進一步界定了水資源稅徵收範圍和對象;細化了納稅人取用水適用多個稅額標準的申報納稅要求;強化了稅收優惠政策的正向激勵引導作用;與資源稅法有關規定相銜接,將水資源稅的納稅地點由生產經營所在地調整為取水口所在地等。

設置差別稅額

包括水資源稅在內的各種資源稅,背後體現的是“使用資源付費”原則和“誰污染環境、誰破壞生態誰付費”原則。

水資源稅將強化分類調控、體現地區差異。對水資源嚴重短缺和超載地區取用水、取用地下水等從高確定稅額,通過設置差別稅額,更好發揮稅收調節作用,抑制地下水超采和不合理用水需求;同時,充分考慮不同地區水資源狀況及經濟發展水準差異,合理設置不同地區最低平均稅額水準,授權地方按規定確定本地區水資源稅的具體適用稅額。

具體看,水資源稅的差別稅額是根據水資源狀況、取用水類型和經濟發展等情況設置的。中國統一明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資源稅最低平均稅額標準,具體適用稅額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

差別稅額的稅收調節作用如何體現?梳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資源稅最低平均稅額表發現,不同省份最低平均稅額相差較大,其中地表水最高相差16倍,地下水最高則相差20倍之多。

以地下水資源相對短缺的華北地區為例,北京、天津地下水水資源稅最低平均稅額系中國最高,達到為4元/立方米;山西、內蒙古為2元/立方米;河北為1.5元/立方米。同時,華東、西南等地區一些水資源較豐富的省份,地下水水資源稅最低平均稅額僅為0.2元/立方米。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認為,水資源稅設置差別稅額,有利於加強水資源管理和保護,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安全利用。“例如,對洗車、洗浴、高爾夫球場、滑雪場等特種取用水從高確定稅額,有利於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同時,對規定限額內的農業生產取用水,免征水資源稅,確保農業生產獲得必要的水資源保障。”施正文說。

在收入歸屬方面,前述負責人介紹,原水資源費收入實行中央和地方1:9分成,而在全面實施水資源費改稅試點後,“將水資源稅收入全部留給地方,通過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拓展地方稅源,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有利於更好發揮地方積極性”。

“徵收資源稅是為了加強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具體操作上需要地方政府發揮作用。地方政府要根據各地環境的差異,對資源進行保護和開發,因此事權更多在地方。水資源稅收入歸地方,有利於保障地方政府履行管理、保護、開發水資源的職責。”施正文說。

居民水價影響不大

中國水資源稅改革推向全國,對居民和企業用水有何影響?

專家介紹,從2016年就已啟動水資源費改稅試點的河北、北京、天津等10個省份來看,改革對居民水價影響不大。《辦法》也規定,城鎮公共供水企業繳納的水資源稅不計入自來水價格,在終端綜合水價中單列,並可在增值稅計稅依據中扣除。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期間,省級發展改革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將終端綜合水價結構逐步調整到位,原則上不因改革增加用水負擔。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白彥鋒分析,從前期試點改革情況看,水資源費改稅在實踐中多採用“稅負平移”方式。對一般企業和居民而言,實際負擔不會有明顯變化,居民用水價格也將保持穩定。企業方面,用水效率較高的節水型企業會獲得利好,而水資源消耗較大、生產經營較為粗放的企業會加重綜合負擔,這是改革的初衷和導向所在。

以此前開展水資源費改稅試點的河北、內蒙古等省區為例,改革後當地居民正常生活用水、農業正常用水、一般工商業用水負擔保持不變,與改革前持平。但河北對高爾夫球場、洗車、洗浴等高耗水的特種行業地下水稅額標準比改革前增幅超15倍。內蒙古對於嚴重超埰地區、超埰地區取用地下水的稅額標準,分別按照非超埰地區稅額標準的3倍和2倍執行;對超計畫或超定額用水水資源稅加征1至3倍等。

全面實施水資源費改稅試點,涉及面廣、專業性強、社會關注度高,後續如何確保改革試點平穩有序實施?

據悉,中國各級財政、稅務、水行政主管部門將開展有針對性的政策宣傳解讀,切實提高政策知曉度和落實精准性。在中國中央層面,財政部、稅務總局、水利部將跟蹤分析改革試點運行情況,及時總結評估試點效果,確保試點平穩推進。

業內人士分析,全面實施水資源費改稅試點,有利於增強企業等社會主體節水意識和動力,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時,水資源費改稅試點與地下水超采治理、取水許可管理等其他改革措施相互配合、協同推進,有利於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全面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安全利用水準。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上一篇:電動化和國際化賦能 汽車產業鏈公司三季報增長動力強勁
下一篇:中國車企在泰國上市首款純電皮卡
相關推荐
  • 中國首臺15米口徑亞毫米波望遠鏡開建,“看不見”的宇宙秘密將被揭開
    链接阅读
  • 中國首款:銳翔通用雙座電動直升機RX1H首飛成功
    链接阅读
  • 為了解汽車行業在積體電路應用方面所受影響,中汽協開展反歧視調查工作
    链接阅读
  • 中國首次向全球共用氣候數據產品
    链接阅读
  • 中國“燈塔工廠”數量全球第一
    链接阅读
  • 中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链接阅读
  • 強化安全 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將迎國標
    链接阅读
  • 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總數達1734.8萬個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中國華為大肆宣傳晶片和計算能力計畫,向英偉達發起新挑戰

2025-09-18

世界貿易組織報告稱人工智慧將重塑全球貿易格局

英國和美國達成 420 億美元科技協議以紀念特朗普訪英

2025-09-17

TikTok得以存續:中美達成協議確保該應用在美國繼續運營

中國取代德國躋身聯合國最具創新力國家前十

2025-09-16

美中就TikTok達成框架協議;特朗普與習近平將於週五通話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