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Lewis Jackson 報導 2010 年,在與日本的外交爭端期間,中國限制了對日本的稀土出口,當時國內稀土行業亂象叢生,走私猖獗,令北京方面頗為頭疼。
自今年 4 月中國對該行業實施新的限制措施以來,全球汽車製造商在短短兩個月內就遭遇了零部件短缺,一些企業甚至因此暫停了生產。這一急劇轉變反映出中國此後對該行業的管控力度大幅加強。
通過整合和配額,北京已將這個曾經難以駕馭、占稀土加工能力 90%的行業,變成了一個強有力的外交籌碼。
合併;整合;鞏固
大約 15 年前中國開始對該行業進行整頓時,有數百家礦商和加工商。到 2013 年,十家生產商幾乎控制了所有的開採業務。如今,僅剩下兩家國有企業巨頭:中國稀土集團和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公司。
愛達荷州博伊西州立大學的兼職教授戴維·亞伯拉罕表示,十多年的整合過程讓北京方面有了更大的監管權,同時也遏制了一些非法和盲目採礦造成的環境破壞。
過去,非法礦工的地下供應鏈將礦石運往未經授權的分離設施,成品隨後被偽裝並運往國外。
據估計,2014 年約有 4 萬噸稀土氧化物被走私到海外,是官方出口量的 1.5 倍。
然而,磁鐵製造商並未像上游的採礦和提煉行業那樣進行整合,中國有數十家生產商和加工商,其中包括江西磁業稀土公司和寧波雲盛公司。
然而,中國從 6 月起對其稀土磁體行業引入了追蹤系統,要求企業提交包括客戶詳情和交易量在內的資訊。其最終目標是追蹤整個供應鏈。
配額
在推進整合的同時,中國還利用 2006 年出臺的生產配額制度來控制供應。
這些配額涵蓋採礦、冶煉和分離。通常每年發放兩次,它們作為全球供應的晴雨錶而受到廣泛監測。
北京已逐漸收緊配額准入,到 2024 年,只有兩家國有企業有資格獲得配額,而此前有六家。
自 2024 年起,中國的供應增長大幅放緩,當年總採礦產量配額同比僅增長 5.9%,而 2023 年的年增長率則為 21.4%。
分析師和交易員預計,今年的礦產產量配額要麼與去年持平,要麼較 2024 年的水準最多增長 5%。
北京還限制技術出口。用於提取和分離稀土的工具和手段長期以來一直被禁止。2023年底,該禁令擴大到了用於製造稀土磁鐵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