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加大努力提高出生率之際,有兩個中國城市推出了現金補貼。
中國的出生率出現小幅上升,但總人口連續第三年減少。人們擔憂,勞動力減少可能對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造成負面影響。
報導說,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與韓國和日本年輕人一樣——推遲或放棄生育。許多人將此歸咎於生活成本上升、對家庭生活的態度轉變、經濟不確定性以及對準媽媽不利的職場文化。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的衛生部門13日推出了旨在促進生育的現金補貼政策。
3月1日或之後生育一孩的父母將獲得1萬元人民幣一次性補貼。生育二孩的父母將獲得5萬元補貼,按照每年1萬元發放,直至孩子5周歲。
在這個有大約350萬人口的城市,生育三孩及以上發放育兒補貼10萬元,按照每年1萬元發放,直至孩子10周歲。
大都市深圳正更新其生育支持措施,包括擴大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官員們對媒體表示,該市將“積極穩妥做好落實”。
中國各地政府都在考慮生育支持政策,希望複製湖北省天門市的成功。
早些時候有官方報告稱,在補貼計畫推動下,2024年天門市出生人口同比增加17%。不過,專家指出,中國的各大城市——那裏生活成本較高——可能難以取得類似成果。
中國目前沒有在國家層面提供育兒補貼,但促進生育是本月早些時候舉行的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的重要議題。
另據臺灣“中央社”3月15日報道,大陸搶救生育率,地方政府規劃發放育兒補貼。學者認為,育兒補貼可以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對於提高生育率可發揮作用,彈性工時、普惠托育等措施也可支持育兒家庭。
廣東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董玉整對媒體表示,過往經驗證實,發放育兒補貼可以幫助人們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對於提振生育意願、提高生育率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各地接下來將會進一步創建、完善生育補貼制度。
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薑全保分析稱,發放育兒補貼是直接經濟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經濟壓力。其他形式支持包括房貸利率優惠、提高公積金貸款、彈性工作制度、育兒假、普惠托育等。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