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Laurie Chen 和 Joe Cash 報導 9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諾,中國將在三年內向債務纏身的非洲提供近51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更多的基礎設施專案,並創造至少100萬個就業機會,以此加大對非洲的支持力度。
習近平對聚集在北京參加三年一度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的50多個非洲國家的代表說,中國願意加強與非洲在工業、農業、基礎設施、貿易和投資方面的合作。
“中國和非洲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沒有我們的現代化,就沒有全球的現代化,”習近平說。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雙邊貸款國,中國承諾將在資源豐富的非洲實施三倍於中國的基礎設施專案。
中國領導人承諾在三年內提供 3,600 億元人民幣(合 507.0 億美元)的財政援助,但明確指出 2,100 億元將通過信貸額度支付,至少 700 億元將由中國公司進行新投資。
少量資金將通過軍事援助和其他專案提供。
在 2021 年達喀爾中非峰會上,中國承諾至少提供 100 億美元的投資,並提供同樣數額的信貸額度。這一次,資金援助將以人民幣計價,顯然是為了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中國國家媒體稱,開幕式後,與會代表通過了共建 “新時代共用未來 ”的《北京宣言》和《2025-2027 年北京行動計畫》。
習近平還呼籲建立中非陸海聯運和協調發展網路,並敦促中國承包商重返非洲大陸,因為中斷其專案的COVID-19禁令已經解除。
儘管中國政府是許多非洲國家最大的雙邊貸款方,但他在講話中並未提及債務問題,但《行動計畫》中包含了延期還款的條款,並呼籲成立非洲評級機構。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峰會上表示,非洲國家無法獲得足夠的債務減免和稀缺資源,這是導致社會動盪的根源。
非洲各國的貸款安排各不相同。對於埃塞俄比亞等國來說,沙烏地阿拉伯等海灣國家排在中國之後。像肯雅這樣的國家則有許多債權人,包括歐洲國家。此外,還有欠世界銀行等多邊機構和私人債券持有者的債務。
共用未來
論壇為中國和除與臺灣保持聯繫的埃斯瓦提尼之外的所有非洲國家制定了三年計畫。
除了30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專案外,習近平還表示,中國已準備好在非洲啟動30個清潔能源專案,並提出在核技術方面開展合作,解決拖延工業化進程的電力短缺問題。
塞拉里昂漁業和海洋資源部長杜格巴公主在峰會間隙說:“我來這裏是想看看我們如何才能最好地促進與中國的關係。”
她說:“中國正在為我們建造一個魚港,這在同類國家中尚屬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