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導】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將於9月4日至6日在北京舉行。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本月20日舉行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唐文弘介紹稱,2024年上半年,中國自非洲進口601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14%,“中國高度重視擴大從非洲的進口,充分發揮自身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為包括非洲在內的各國企業提供廣闊市場空間、合作機遇。”
唐文弘表示,中方尤其重視推動非洲優質特色產品輸華,自非進口農產品金額已經實現連續7年正增長。近年來,獲得輸華准入的非洲農產品進口快速增長。2023年,中國從南非進口鮮梨同比增長1733%,從肯雅進口牛油果金額同比增長624%。
2021年,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中方宣佈中非共同實施“九項工程”,作為《中非合作2035年願景》首個三年規劃。唐文弘說,2023年中非貿易額達2821億美元,與2021年相比增長近11%,連續第二年刷新歷史峰值,反映出中非貿易的強勁韌性。中國與近半數非洲國家貿易額同比增幅超過兩位數,體現出中非貿易的充足活力。
唐文弘表示,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超過400億美元,是非洲最主要的外資來源國之一。過去3年,中國企業為當地創造超過110萬個就業崗位,投資建設的經貿合作區覆蓋農業、加工製造、商貿物流等行業,吸引超過千家企業入區,為當地納稅增收、出口創匯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發佈會上,商務部西亞非洲司司長沈翔還駁斥了所謂“債務陷阱”問題。他引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發佈的2023年國際債務統計數據稱,商業債券和多邊債務占非洲外債總額的66%,中非雙邊債務僅占外債總額的11%,這表明中國從來不是非洲債務的主要債權方。中國的對非合作舉措始終遵循“五不”原則,即不干預非洲國家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內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不在對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在對非投資融資中謀取政治私利。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