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國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瞭解到,根據廣東省能源局、國家能源局南方監管局印發《廣東省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規定,“滿足市場准入條件的虛擬電廠運營商及聚合資源可參與廣東電力市場交易”,廣東省電力負荷管理中心於今年年底前將出臺《虛擬電廠運營管理實施細則》,為虛擬電廠規範參與市場交易提供技術保障。
“小資源”的“代理商”,虛擬電廠“投身”電力市場交易
“‘虛擬電廠’從物理的角度來說,不是一個實際存在的發電站,而是一種管理和調度分佈式能源資源的平臺或網路。”廣東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自動化部經理趙瑞鋒解釋,虛擬電廠通過新一代資訊通信、系統集成等技術,把電網中散落的充電樁、空調、儲能、分佈式新能源等電力負荷化零為整,是諸多小資源的“代理商”。
那麼,作為“代理商”,虛擬電廠能“代理”哪些資源參與市場交易呢?《方案》明確,負荷型虛擬電廠聚合具備調節能力的用戶(含用戶側儲能) 的全部電量,以電力用戶身份辦理市場註冊;發電類虛擬電廠聚合具備獨立上網關口的分佈式光伏、分散式風電和分佈式獨立儲能等接入380伏/220伏電壓等級的資源,以發電專案為交易單元辦理市場註冊。
清潔能源助力大灣區加速奔向綠色未來。圖片/劉正富
換言之,負荷類虛擬電廠聚合用戶側的可調節資源,通過調節用電負荷來回應電網需求;發電類虛擬電廠通過整合分佈式發電資源,向電網提供電力和輔助服務。“虛擬電廠將分散的可調節資源聚合成一個整體參與電力市場交易。例如負荷類虛擬電廠,可以聚合中央空調、充電基礎設施等可調節負荷參與電能量市場和需求回應市場;發電類虛擬電廠則可以聚合分佈式的光伏、風電以及獨立儲能等資源直接參與電能量市場或輔助服務市場。”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市場行銷部營業科高級經理李傳健舉例解釋道,“兩類虛擬電廠可以充分挖掘分散的資源以更好地通過市場方式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新能源的“智能管家”,新型電力系統的新助手
新型電力系統的主要特點就是新能源占比高,其波動性、隨機性強是其當前接入電網面臨的主要挑戰。虛擬電廠的意義在於能更充分地挖掘靈活的調節資源形成“源荷互動”的新模式。“所以,虛擬電廠的存在,就是要實現用戶側靈活資源的多元聚合,使得電力供給和需求之間能夠即時互動,增強電網的安全性。”南方電網廣東電網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平臺事業部副總經理李海東邊解釋,邊打開南方電網分佈式源荷聚合服務平臺(簡稱“粵能投”)。在這個平臺上,各設備用電資源、用電負荷情況等一目了然。“‘粵能投’根據聚合的用戶側儲能站點的即時運行情況,智能分析各個站點的可調能力,一旦接收到調節指令,即可讓各個資源根據指令協同地‘動起來’,滿足電網電力平衡需求。”李海東解釋道。
廣州南沙黃閣車網互動大功率快速充放電示範點。圖片/朱以順
作為南方地區首批投入運行的區域級虛擬電廠,“粵能投”自2021年上線運營以來,已接入多種類型的分佈式可調資源,聚合資源規模巨大,資源品類國內最廣,回應能力已基本接近實體電廠,為平臺下一步“入市交易”工作奠定了基礎。“目前我們正在準備虛擬電廠運營商註冊准入流程,爭取作為廣東首批虛擬電廠參與‘入市’。”李海東說。
從“看天吃飯”到“現貨交易”,虛擬電廠未來更靈活
目前,虛擬電廠功能作用之一就是補強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助力電力系統供需平衡。
“方案發佈前,我省虛擬電廠僅以日前邀約等方式參與市場化需求回應,商業模式有限。”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廣東電力交易中心發展研究部副經理羅錦慶說,自2021年建立並應用需求回應交易機制以來,廣東累計組織交易86次,累計結算補償資金11.37億元。
“《方案》發佈後,除了參與需求回應,虛擬電廠可以報量報價,全電量參與電能量市場交易,還可為聚合用戶提供節能等增值服務,實現用戶和系統、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雙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廣東省電力負荷管理中心負荷管理部副經理黃友朋說。
據瞭解,《方案》對虛擬電廠參與需求回應和電能量交易,分別設置了調節能力准入條件:虛擬電廠參與需求回應交易和參與電能量市場交易的調節能力要求分別是不小於5兆瓦和1兆瓦,連續回應時間不低於1小時。
下一步,廣東電網將加快推動分佈式新能源、用戶側儲能等需求側資源接入虛擬電廠,組織做好虛擬電廠相關的資質審核、系統接入、能力校核與認定等,統籌做好負荷管理的具體實施和虛擬電廠的專業管理,為虛擬電廠參與各類市場交易提供支撐服務。
來源:中國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