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Ellen Zhang and Ryan Woo 報導 中國國家媒體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強調,發展中國的“新生產力”需要協調良好的政府和高效的市場。
習近平主席去年提出了這個詞,重點是中國龐大工業部門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進步。最近召開的中共中央重要會議重申了這一方針。
“發展新生產力是一項長期任務和系統工程。我們既要有歷史的耐心,也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他在《人民日報》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他強調了政府在制定佈局和規則、提供財稅支持以防止重複建設造成產能過剩和資源浪費方面的作用。他還強調了市場機制在促進技術和產業創新方面的重要性。
“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導地位,使各類企業都成為發展新生產力的主力軍。”
中國的私營部門一直面臨壓力。2024 年上半年,私營部門投資同比僅增長 0.1%,而同期國有部門投資增長 6.8%。
賀國強說,即使2023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中等收入國家中位居前列,”我們也要看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
“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傳統生產力和增長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顯”。
他還說,發展 “新生產力 ”是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打壓中國,試圖與中國脫鉤、脫鉤的情況下,回應時代號召,贏得發展主動權。
“當前,面對大國的激烈競爭,中國未來的工業發展面臨著這樣一種局面:不進則退,慢進也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