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長假來一次“說走就走”的國外旅行,已經成為中國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發佈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遊客海外消費金額達到1965億美元,超過美國和德國,再度成為最大出境旅遊消費國。
該組織發佈的《世界旅遊晴雨錶》稱,2023年國際遊客人次恢復至2019年的89%,預計在市場需求強勁、航線運力增加以及中國和其他亞洲主要市場持續復蘇的支持下,2024年全球旅遊業將全面復蘇。
在入境遊方面,針對來華外國遊客面臨的主要障礙,中國政府推出了涵蓋簽證辦理、移動支付、景區預訂等方面的系列舉措。
今年3月,中國發佈《關於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提出要更好滿足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多樣化的支付服務需求。
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打卡”兵馬俑是不少外國遊客來華的必選路線。該博物院副院長周萍介紹,4月3日,博物院開通境外融合服務平臺,幫助境外遊客進行線上票務預訂,覆蓋39個國家和地區的24種語言、29種貨幣。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今年端午假期接待觀眾12.2萬人次,其中,境外遊客人數同比增長150%。
不少城市同樣創新舉措,提升移動支付便利性。例如,上海推出多用途預付費卡“Shanghai Pass”,可在上海部分文旅場所及商超便利店使用,還可用於包括上海在內的330多個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接待入境遊客46.9萬人次,同比增長3.1倍。特別是3月14日起中國對瑞士、愛爾蘭、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6國試行的免簽政策,拉動作用明顯。
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外國人來華數量較2023年同期增長3倍多,累計簽發外國人簽證證件46.6萬人次,同比上升118.8%,免簽入境外國人198.8萬人次,同比上升266.1%。
硬聯通條件不斷改善,軟溝通持續拉近民心距離。在端午節親手體驗包粽子,漫步於古老的西安城牆用腳步丈量寬度,和老藝人學習秦腔、皮影等非遺藝術……在西安海外旅遊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馮高懸看來,傳統節日與歷史習俗正在成為外國遊客深度瞭解中華文化的一扇窗口,讓中外友人得以體驗共用、文化共情。
西安大唐不夜城景色。
漫步於西安的大唐不夜城,繁華的街景與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來自澳大利亞的格雷格讚歎不已。“旅遊體驗遠超預期。瞭解到這裏的歷史後,我們覺得沿著絲綢之路一直向西遊覽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讓更多外國遊客賓至如歸。“中國的社區文化幸福、快樂、美好”“街頭小店親民又美味”……一些外國博主手持鏡頭,記錄下在華旅行的瞬間,給海外受眾帶來了關於中國的真實體驗。
西北大學旅遊管理系教授梁學成表示,國際旅遊具有國際交往的功能,是實現民間交往、交流互鑒的重要管道。出入境需求仍在釋放中,便利化政策將進一步刺激國際旅遊復蘇。
“旅遊合作和人文交流密不可分,一切有利於旅遊往來的舉措都值得鼓勵。唯有真正體驗彼此的生活,才能有機會加深瞭解與互信。”在上月舉行的第14屆中美旅遊高層對話上,美國倪德倫環球娛樂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羅伯特·倪德倫如是說。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