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有不到100天,2025年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就要在“冰城”哈爾濱拉開大幕。哈爾濱亞冬會是繼北京2022年冬奧會之後中國舉辦的又一次冰雪體育盛會,將為中國冰雪運動和冰雪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
日前召開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有關舉措。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持續推進,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遊產業蓬勃發展,必將進一步釋放冰雪消費潛力,推動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
冰雪運動持續升溫
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世人呈現了一場精彩的冰雪體育盛會,也留下了“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寶貴財富。
亞冬會組委會副主席、中國奧會副主席周進強介紹,在冬奧會帶動下,冰雪運動從小眾走向大眾,參與人數範圍大、場地設施覆蓋廣、賽事活動數量多、輻射帶動作用強。數據顯示,北京冬奧會結束以來,中國居民冰雪運動參與率為22.13%,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3.13億人。
“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龐大群眾基礎,打開了冰雪經濟的廣闊前景。以冰雪旅遊為例,數據顯示,2023年至2024年冰雪季,中國冰雪休閒旅遊人數超3.85億人次;26家國家級滑雪旅遊度假地接待遊客總人次達2608.5萬,同比增長91.77%。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鄒新嫻認為,北京冬奧會帶動冰雪運動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進入後冬奧時代,推動冰雪運動普及、支持冰雪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為冰雪產業開闢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
《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等助力冰雪經濟發展開闢新賽道。北京、黑龍江、吉林、新疆等地積極發揮冰雪資源稟賦優勢和市場品牌優勢,出臺支持冰雪經濟發展的專項政策,推動冰雪產業鏈條式發展。
產品供給更趨多元
冰雪“熱”為冰雪裝備發展帶來新契機。京東平臺數據顯示,去年11月以來,滑雪衣褲套裝成交額同比增長180%,滑雪裝備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50%。不斷湧現的中國國內冰雪裝備品牌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選擇。
今年,波司登產業基地專案正式簽約落戶哈爾濱經開區,專案擬投資10億元,打造冰雪經濟新高地,除了服裝生產加工線,還將建設保暖防寒及冰雪運動裝備產品科技研發中心。
冰雪旅遊產品更加多元。長期從事冰雪旅遊研究的中國旅遊研究院副研究員韓元軍發現,眼下冰雪旅遊正從產業、空間、場景等方面實現更多融合,“冰雪旅遊+美食”“冰雪旅遊+非遺”“冰雪旅遊+溫泉康養”“冰雪旅遊+民俗”等深度融合,形成了一批深受遊客喜愛的新產品。
超萬家冰雪企業構建全冰雪產業鏈條。《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2024)》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從事與冰雪旅遊相關的企業數量達1.2萬餘家;冰雪教培供給增長迅速,目前中國開展冰雪運動教育與培訓業務的企業超3000家;冰雪場地託管業應勢而起,企業數量逾2000家;冰雪體育賽事業務板塊活躍,企業數量增至千家。
中國充分挖掘冰雪資源潛力,從生產和消費兩個維度形成了完整的冰雪產業鏈條。“從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至今,中國冰雪經濟實現了從專業冰雪競技向大冰雪產業轉變,正在形成以冰雪旅遊、冰雪文化、冰雪運動、冰雪裝備四大產業為核心和以冰雪探險、冰雪研學、冰雪測試、冰雪美食、冰雪商貿等N種冰雪產業為特色的‘4+N’全冰雪產業鏈條集群。”
全鏈條發展水準待提升
為進一步推動冰雪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日前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從進一步擴大冰雪運動群眾基礎、提升冰雪經濟全產業鏈發展水準、培育一批冰雪領域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方面作出部署。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白宇飛認為,要立足業態融合,提升冰雪賽事綜合價值,實現國際賽事、大型商業賽事與主題表演賽事、小型精品賽事協同互補,不斷完善冰雪賽事矩陣。借助冰雪賽事影響力,創新“冰雪+”衍生產品和服務,將“冰雪+康養”“冰雪+民俗”等主題元素,融入賽事舉辦地的冰雪公園、冰雪小鎮開發建設,發揮冰雪賽事對旅遊休閒等業態的綜合帶動作用。
“中國冰雪運動器材研發、生產和銷售已具備一定基礎,但在核心技術積累、高端市場開發等方面與世界冰雪強國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應因勢利導整合冰雪產業發展的優勢資源,重點突破中國冰雪裝備技術迭代和品牌建設短板。”白宇飛認為,應著力強化冰雪產業技術孵化和業態聚合,重點培育冰雪領域頭部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發揮龍頭牽引作用,營造更為理想的市場創新環境,增強中國冰雪產業鏈的完整性和競爭力。
冰雪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動。隨著冰雪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以及高新技術的進步,在冰雪經濟領域有望培育一大批聚焦專門賽道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來源: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