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一場家電展期間,一位中國家電公司的歐洲地區總經理苦苦守在賓館前,只為等待核心管道負責人的一次交流機會。3天後,這位總經理終於見到管道商,敲開了品牌入駐的大門。正是這樣一次次的開拓,日積跬步,推進著中國品牌們歐洲市場命運齒輪的轉動。
“最初歐洲的營商環境很艱難,開拓階段非常痛苦,甚至煎熬,”一位歐洲家電市場的中國資深從業者表示,“現在,整個家電行業頭部玩家幾乎只剩下韓國和中國企業,在歐洲電視市場上,中國品牌中最強勢的是兩個企業是TCL和海信。”
以至於今年以來,在歐洲佔據大份額的三星也開始有危機感,面對中國品牌的競爭,探討應對策略。在剛剛落幕的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IFA)上,三星也在展臺更加強調其在歐洲市場第一的排位。
另一廂,海爾、海信、TCL、美的、榮耀等中國的家電、手機廠商在IFA上大展雄心壯志,推高端產品、談銷量增長、奪市場份額。可以說,歐洲的增量市場是企業在全球化征程上必爭的陣地,也是高端品牌的修煉場。
隨著20多年的深耕,目前中國廠商已經在歐洲初步建立起製造供應鏈,如今行業發展步入新的階段,中國家電廠商們繼續深入本地化運營和升級,手機廠商調整策略再出發,同時近年興起的能源領域在湧現新玩家。
IFA一直以來是全球家電類產品的大主場。今年,海信、TCL、海爾、美的、長虹、創維、康佳等一大批中國家電企業一同登場,同時中國國內眾多清潔電器企業也參加了此次展會,包括添可、石頭科技、追覓、雲鯨等等。
歐洲市場上的中國巨頭在過去的十年中,頻頻收購當地的老牌家電企業,成為邁入市場的關鍵動作。比如,海爾收購了義大利家電品牌Candy;海信收購歐洲高端家電品牌 Gorenje 集團;創維收購了德國電視製造商美茲Metz和歐洲機頂盒企業Strong集團;美的收購德國庫卡公司、義大利中央空調公司Clivet。
海信國際行銷公司副總裁劉斌談道:“我們收購之前他們虧損嚴重,現在盈利狀態很好。全球化發展到一定階段,通過並購整合是很快的,前提就是你有足夠的能力去消化。”
他表示,今年海信歐洲業務在全球市場上異軍突起,“我們未來兩三年海外市場的增速依然會比較快,目前歐洲很多國家的訂單增速超過100%,特別是在中高端的產品上。歐洲整體業務佈局基本成型,接下來更多的是堅持戰略方向,提高運營效率,快速推出有競爭力的高端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在收購品牌後,不少中國廠商選擇借力強化自由品牌,不論是海信還是TCL,都在著力提升自己本身的品牌力,塑造高端、高科技的全球形象,比如TCL背後也有華星光電的顯示產能助力。另一方面,如何整合歐洲本地供應鏈、全盤讀懂管道、全方位建立品牌文化溫度,依然是持續的挑戰和迭代方向。
龍頭企業都喊出了新目標,比如TCL的目標是未來將歐洲事業部規模擴張到300億元。海信歐洲區總經理韓建民道:“8年前我們在歐洲市場營收不足1億歐元,目前在該區年收入已經超過30億歐元,從不足1%的市場佔有率提升至當前的7%左右,成為中國企業在歐洲的重要玩家之一,我們計畫2050年歐洲市場年營收達到50億歐元。”
家電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歐洲市場上雖然三星、LG整體排位靠前,但是中國廠商崛起的勢頭越來越明顯,現在中國廠商都在歐洲市場爭奪誰先到達10%的市場份額,10%將會是一道分水嶺。
家電企業之外,中國手機廠商的行動也備受關注,今年尤其是榮耀在IFA上高調亮相,並且率先展示了折疊屏的概念機Magic V Purse,迫切地在全球化市場上謀求增長。
榮耀CEO趙明接表示:“(榮耀)歐洲市場明年的增長速度會在150%以上,在歐洲市場就是打造高端品牌,用最強的旗艦產品參與競爭。我們在歐洲的ASP(均價)是海外其他區域的一倍以上,中國市場之外,未來歐洲是榮耀的第二市場。”
近兩年來,榮耀一直在重啟全球市場,今年是其歐洲市場元年。趙明表示,歐洲手機市場之前是以運營商為主導的市場,不過近年公開市場的占比越來越大,運營商的資費補貼也在減少,產品競爭力、消費者的體驗和品牌本身的作用占比越來越大。
事實上,歐洲市場一直都是中國手機企業國際化的重點市場,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手機企業在歐洲的佈局突變。相對於榮耀眼下的激流勇進,OPPO和vivo因為專利訴訟退出大部分歐洲市場。尤其是法律更嚴格的德國,廠商的發展更具挑戰。
過去幾年,歐洲手機市場發生了重大變化,華為受到打壓後,OPPO等中國手機進入了歐洲市場並取得了良好的增長。由於專利官司問題,再加上外部環境變遷,到了2023年歐洲手機市場又呈現了新格局。
Counterpoint的報告指出,榮耀和傳音是目前在歐洲市場前景樂觀的兩家中國OEM之一。榮耀受益於大量的預算和高質量的產品,這使其在歐洲市場有了競爭優勢。傳音雖然增長有限,但主要集中在俄羅斯市場。
根據Canalys的報告,2023年第二季度,歐洲市場上智能手機廠商出貨量排名前五名分別是三星、小米、蘋果、傳音與聯想,依次佔據了31%、21%、20%、5%、4%的市場份額。
中國家電和手機廠商朝著高端化的目標挺進的同時,一個新興的消費市場正在歐洲市場成長,這便是光伏和儲能等新能源產業鏈賽道。
展會上,中國各家電企業的新能源業務紛紛首度登臺。TCL旗下光伏科技在分佈式光伏領域構建了一站式智慧能源解決方案,首次在海外展示;創維集團推動Metz、Strong品牌雙雙入局新能源,Metz展出了儲能逆變器、電池等核心硬體設備和全場景解決方案,Strong則重點展示了家庭式儲能方案和電池產品。
華寶新能、安克創新等垂直儲能領域的企業也參加了展會,其中,華寶新能旗下Jackery電小二光充戶外電源多款產品首秀。
華寶新能的財報顯示,歐洲能源危機催生出新增用戶用電需求,2022年歐洲地區實現營業收入6.91億元,同比增長417.00%。由於外部環境的推動,加之此前基數低,去年華寶新能的歐洲市場增長幅度巨大。
目前不論是光伏還是儲能市場都競爭激烈,美國、歐洲都是重要市場。同時,行業整體今年也面臨著市場變化的挑戰,包括歐洲能源危機常態化,消費趨於理性,以及歐洲市場通脹持續,商品需求出現回落。
當然,業內看好中長期的成長趨勢。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的報告數據,全球可攜式儲能行業的市場規模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882.3億元人民幣,年均複合增速還將維持51.29%,市場發展潛力較大。
歷經歐洲市場20多年的深耕,中國企業已經在海外建立一定的壁壘,包括本地化運營團隊、人才梯隊、供應鏈圈層等等。伴隨著產業的起起伏伏,專業的人才也在不同領域中流動,助力著新產業滾滾向前。
面對著歐洲的海洋文明,中國品牌繼續探索著新大陸。
来源 :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