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4 日消息,20 世紀中葉以來,人類致力研究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這種被稱作“人造太陽”的大科學裝置,內部有與太陽類似的核聚變反應機制。
據新華社、央視新聞報導,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大科學團隊成功研製強流直線等離子體裝置“赤霄”,為研製“人造太陽”核心材料提供科技利器。
該裝置屬於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專案關鍵子系統“偏濾器等離子體與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臺”,其超導直線等離子體裝置今日開始投入運行。
今日,經專家組鑒定,“赤霄”參數達到設計指標,整體性能國際先進,這也意味著我國成為繼荷蘭之後國際上第二個擁有此類裝置的國家。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海山介紹稱,他帶領的科研團隊經過 5 年多攻關,研製出強流直線等離子體裝置“赤霄”,長 15.5 米、重約 22.5 噸。
偏濾器是未來聚變堆主機內部服役環境最嚴苛的部件,其材料在等離子體轟擊下的性能演化關係著聚變堆的安全運行。超導直線等離子體裝置能夠穩定且持續產生高密度等離子體,顯著提升偏濾器材料測試效率。依託該裝置科研人員能夠模擬聚變堆偏濾器的嚴苛環境和極端條件,深入研究材料在高熱流和強粒子流協同環境下的性能表現,為未來聚變堆材料的選擇和部件優化提供關鍵可靠的數據支持。
該裝置由於宛如寶劍的流線型結構而得名“赤霄”(IT之家注:赤霄劍亦為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之一)。據介紹,該裝置每平方米每秒鐘可極速噴射出 1024 —— 即億億億個粒子,一次可連續運行 24 小時以上,對新研製的“人造太陽”壁材料充分檢測。
新華社指出,“赤霄”的誕生將為研究下一代“人造太陽”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提供有力支撐。“赤霄”裝置不僅服務於我國科學家,還將開展開放共用的國際合作研究。
來源:中國IT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