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聯社4月23日報道,知名汽車廠商本周將在上海車展上展示它們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最新車型,爭取不被擠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
一些行業專家把今年的上海車展視為一個轉捩點。本土汽車製造商佔據了中國市場銷量的約三分之二,在全球汽車出口中的份額也不斷增長。
在以舊換新政策的鼓勵下,中國消費者紛紛擁抱新能源汽車,去年純電和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猛增40%。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報告稱,去年中國包括大巴和卡車在內的汽車銷量達3140萬輛,同比增長4.5%。
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公司去年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銷量最大的電動汽車廠商,全年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該公司最近發佈了一種聲稱可在5到8分鐘內為其最新電動汽車充滿電的超快速充電系統。
面對中國國內激烈的競爭,中國汽車廠商正迅速向眾多海外市場擴張,憑藉價格相對低廉的轎車、SUV和皮卡贏得市場份額。
行業分析師周麗君稱,上海車展是一場“適者生存”的盛會。他表示,車展也是一個轉捩點,表明本土汽車製造商已經從世界舞臺上的配角轉變為真正的主角。
報導稱,向外國競爭者進一步開放市場讓購車者可以選擇更多價格實惠的創新車型。但對於通用汽車、福特、豐田和大眾等老牌汽車製造商來說,這卻是一件喜憂參半的事情,它們目前在國內和國外市場都面臨著更激烈的競爭。
《日經亞洲》雜誌一篇評論寫道,中國汽車廠商的電動化不僅是出於綠色轉型考慮,也是作為實現“技術和產業主導地位”的路徑。
吉利集團旗下極氪品牌負責全球設計的副總裁史蒂芬·西拉夫表示,中國電動汽車廠商一直受益於沒有需要進行轉型的龐大傳統業務。成立於2021年的極氪目前在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的80多個市場銷售汽車。
西拉夫說:“因此,它們可以立即對市場、客戶的需求作出回應,並且能夠非常快速地交付產品。我們的大多數汽車從構思到量產只用了兩年時間。兩年時間就實現了0到100的成長。”
另據法新社4月22日報道,就在日益增加的貿易壁壘可能抑制中國的全球雄心之際,世界最大規模的汽車工業展覽會將於23日在上海開幕,向世人展示電動汽車領域的世界新秩序。
近1000家參展商將參加本屆車展,其中外國汽車廠商迫切希望證明自己能夠跟上競爭極其激烈的中國車企的步伐,後者在電動汽車領域佔據主導地位。
北京對純電和混合動力汽車的支持催生了中國國內市場的繁榮,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市場的消費者更年輕、更樂於接受新事物。
中國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並且在其他主要市場呈現下滑時仍在增長。
艾睿鉑公司在本次車展前夕發佈的一份報告稱:“中國國內市場的增長正在受到電動汽車快速普及的推動,越來越多電動汽車配備了各種智能功能。”
大眾汽車集團22日夜間推出一系列新車型及其號稱“在中國、為中國”開發的駕駛輔助系統——這是該公司扭轉其在中國日益衰落命運的策略。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在記者會上說:“我們在電動汽車史上的最大規模攻勢將在這裏開始。”
外國品牌汽車將面臨來自數十家本土汽車廠商的激烈競爭。
本次車展的參展商涵蓋了國有車企巨頭、蔚來和小鵬等初創企業、跨界進入汽車業的華為和小米等科技巨頭。
國內市場競爭無疑已經促使中國企業加快了研發速度並推動了創新。
德國汽車專家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22日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提醒:“任何認為中國正在變得不那麼重要和強大的人都應該看看上海(車展)。事實恰恰相反。如果我們的汽車業想要重拾昔日的輝煌,就必須變得更加‘中國’。”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