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佈6月及上半年汽車產銷數據。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0.7萬輛和255.2萬輛,環比分別增長5.7%和5.6%,同比分別下降2.1%和2.7%;上半年,汽車產銷分別累計完成1389.1萬輛和140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9%和6.1%。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介紹,伴隨汽車以舊換新活動持續開展,地方配套政策陸續出臺,企業新車型不斷上市,疊加車企半年度節點衝量,6月汽車市場環比繼續保持增長。由於國內終端市場增長乏力,企業庫存壓力較大,當月產銷同比出現負增長,略低於此前預期。
總體來看,今年以來,汽車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增長態勢。由於一季度同期基數相對偏低,增速超過兩位數,二季度後車市整體增速較一季度有所放緩。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國內汽車銷量同比微增,終端庫存高於正常水準;新能源汽車、汽車出口和自主品牌延續良好發展態勢:新能源汽車保持較快增長,市占率為35.2%,同時市場格局面臨重塑,純電增速放緩,插混車型一路高歌;汽車出口約280萬輛,同比增長30.5%,但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速明顯放緩;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占率達到61.9%,同比提升8.8個百分點。
6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17.7萬輛和221.5萬輛,環比分別增長6.2%和6.7%,同比分別下降1.9%和2.3%。上半年,乘用車產銷累計完成1188.6萬輛和1197.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4%和6.3%。從數據上來看,國內燃油乘用車市場的低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車市表現。數據顯示,傳統燃油乘用車6月國內銷量89.3萬輛,比上年同期減少37.1萬輛,環比增長3.5%,同比下降29.3%;5月國內銷量86.3萬輛,比上年同期減少28萬輛,環比下降1.7%,同比下降24.5%。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燃油車銷量連續下滑是因為缺乏新品支撐。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過去20年,燃油車也時常降價促銷,但由於新品的推出維持了其價格穩定,即每次降價一段時間,新品的推出會將價格拉回原位,但今年燃油車推出的新品較少,導致價格壓力較大。
與燃油車表現不同,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仍是6月及今年上半年的主要增長引擎。今年二季度新能源汽車市占率持續上升,6月已達到41.1%。今年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92.9萬輛和494.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1%和32%,市占率達到35.2%。截至6月底,國產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已超3000萬輛。
需要注意的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也面臨著重塑,繼續呈現純電小幅增長、插混高增長的特點。數據顯示,6月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分別為58.0萬輛和61.2萬輛,同比增長6.4和7.4個百分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分別為42.2萬輛和43.6萬輛,同比增長77.4%和85.1%。從上半年累計銷量來看,純電動產銷量分別為299萬輛、301.9萬輛,同比增長9.4%和11.6%;插電式混合動力產銷量分別為193.7萬輛和192.2萬輛,同比增長83.9%和85.2%。無論從單月還是累計銷量來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增速都高於純電動汽車。
得益於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優勢地位,中國品牌汽車的市占率持續攀升,已拿下近六成的市場份額。1~6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741.9萬輛,同比增長23.9%,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61.9%,較去年同期提升8.8個百分點。由於燃油車市場的逐步收縮,外資品牌的銷量和市場份額同環比出現了一定下滑,德系、日系、美系品牌市占率分別為16%、12%、7.1%。
汽車出口同比快速增長。6月,汽車出口48.5萬輛,環比增長0.7%,同比增長26.9%。上半年,汽車出口279.3萬輛,同比增長30.5%。和國內市場不同,傳統燃料汽車對出口增長形成了強有力支撐。6月,傳統燃料汽車出口39.9萬輛,環比增長4.2%,同比增長31.1%;新能源汽車出口8.6萬輛,環比下降13.2%,同比增長10.3%。1~6月,傳統燃料汽車出口218.8萬輛,同比增長36.2%;新能源汽車出口60.5萬輛,同比增長13.2%。
展望下半年,中汽協方面認為,隨著以舊換新、新能源汽車下鄉等利好政策的持續落地實施,企業新產品密集上市,將有助於進一步釋放汽車市場消費潛力,為行業全年實現穩增長提供助力。不過也要看到,當前國內消費信心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形勢更加嚴峻,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企業經營壓力持續加大,行業運行總體仍面臨較大壓力,消費信心和市場環境需要繼續提振和改善,助力行業平穩運行。
來源:中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