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貴州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批准,《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民族醫藥發展條例》於2023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關嶺鼓勵、支持、保護民族醫藥傳承與發展,發掘民族醫藥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民族醫藥人才的重要舉措,將促進民族醫藥健康發展。
地處黔中腹地的關嶺,立體氣候明顯,熱量充足,雨量充沛,是培育中藥材的天然“溫床”,而典型的喀斯特山區多樣的地理環境,則為各類中藥材生長創造了有利環境,加之其歷史悠久的中醫藥傳承和大量中醫藥行業從業者,“天時地利人和”的加持讓關嶺亮出了中藥材產業這張“王牌”,為全縣鄉村振興開出了一劑發展“良方”,據統計,關嶺共有中藥民族藥資源1600多種,其中,具有貴州道地、名貴、大宗特色中藥材500餘種,列入國家藥典藥材300餘種,各族民間的應用草藥1000餘種。以苗藥、瑤藥、布依族藥為代表的關嶺道地藥材,早已具備一定知名度。同時,關嶺也是桔梗、杜仲、天麻、何首烏等藥材的原產區域之一。
近年來,關嶺自治縣搶抓國發〔2022〕2號檔機遇,以獲評全省唯一一家“中藥材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縣”為契機,大力發展民族醫藥產業。《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民族醫藥發展條例》的實施,將對關嶺民族醫藥產業發展起到規範、促進和服務作用。
據瞭解,《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民族醫藥發展條例》共6章43條,分別為:總則、民族醫藥服務與管理、人才培養和民族醫藥研究、民族藥材發展與利用、法律責任、附則。
下一步,關嶺將結合實際情況,依法做好民族醫藥服務與管理,研究制定《條例》實施細則,提高《條例》可操作性,為從事民族醫藥事業的人員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體系;依法做好人才培養和民族醫藥研究,按《條例》規定成立由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民族醫藥專家委員會,對全縣的民族醫藥人才培養進行指導,並組織挖掘整理和鼓勵群眾捐獻有價值的民族醫藥文獻、單方、秘方、驗方以及特有的診療技術,探索出更加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和技術手段;依法做好民族藥材發展與利用,通過建設民族藥材全過程追溯體系,確保道地藥材品質,為打造“萬戶藥農、千家藥商、百家藥企、百億產值、十億稅收”的雲貴高原道地藥材關嶺集散中心提供保障。
來源:中國關嶺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