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David Lawder 報導 世界銀行周日發佈的一份新報告顯示,世界上最貧窮的26個國家(其中40%的貧困人口生活在這些國家)的債務比2006年以來的任何時候都要多,而且越來越容易受到自然災害和其他衝擊的影響。
報告發現,這些經濟體目前的平均貧困程度超過了 COVID-19 大流行前夕的水準,儘管世界其他地區已基本從 COVID 中恢復過來並重新走上增長軌道。
這份報告是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在華盛頓召開前一周發佈的,它證實了消除極端貧困的努力遭受了重大挫折,同時也強調了世界銀行今年為補充其世界最貧困國家融資基金–國際開發協會(IDA)–所做的努力。
世界銀行表示,所研究的26個最貧窮經濟體的人均年收入低於1145美元,由於市場融資已基本枯竭,這些國家越來越依賴國際開發協會的贈款和近乎零利率的貸款。這些國家的平均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 72%,創下了 18 年來的新高,其中半數國家已陷入債務困境或極有可能陷入債務困境。
研究中的大多數國家位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從埃塞俄比亞到乍得和剛果,但名單中也包括阿富汗和葉門。
報告說,在這26個最貧窮的國家中,有三分之二的國家要麼處於武裝衝突之中,要麼由於體制和社會的脆弱性而難以維持秩序,這抑制了外國投資,而且幾乎所有國家都出口商品,這使它們面臨頻繁的繁榮與蕭條的迴圈。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英德米特·吉爾在一份聲明中說:“當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對最貧窮的國家退避三舍時,國際開發協會一直是它們的生命線。在過去的五年裏,國際開發協會將其大部分財政資源投入到 26 個低收入經濟體,使它們在遭受歷史性挫折時仍能保持活力。”
國際開發協會通常每三年由世界銀行持股國捐款補充一次資金。2021 年,國際開發協會籌集到了創紀錄的 930 億美元,而世界銀行行長阿賈伊-班加的目標是在 12 月 6 日之前籌集到超過 1000 億美元的認捐款,以超過這一數字。
在過去十年中,自然災害也給這些國家造成了更大的損失。世界銀行說,在2011年至2023年期間,自然災害造成的年均損失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是中低收入國家平均水準的五倍,這表明需要更多的投資。
報告還建議,這些經濟體有大量非正規部門在稅務系統之外運作,應採取更多措施幫助自己。這包括通過簡化納稅人登記和稅務管理來提高稅收,以及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