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四川廣漢鴨子河畔鬱鬱蔥蔥、生機勃勃。河畔旁的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內,被網友戲稱為“火鍋之源”的陶三足炊器等特色文物吸引眾多遊客紛至遝來。人們駐足於這些遺珍前,凝神觀賞,感受古蜀文明深邃而獨特的魅力。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的金面罩旁,遊客們俯身屈膝站在面罩後方,通過調整鏡頭角度,將金面罩“戴”在自己臉上。“我專門提前學習了拍攝技巧,為了讓‘戴’的效果更加逼真。”江蘇遊客史女士說,除了金器,眾多造型奇特的青銅器她也非常感興趣。
館裏的1號青銅神樹吸引眾多遊客駐足,欣賞數千年前工匠們的超凡鑄造技藝。1號青銅神樹現高近4米,氣勢不凡,整體結構精巧,共分三層九枝。每一根枝節的頂端,都站立著一只栩栩如生的鳥。在神樹的一側,一條龍蜿蜒而下,主身依附在神樹主幹之上,前足穩踏神樹底座之上,昂首挺胸的姿勢好似在守護著這棵神樹。
新館內陳列著數量龐大、造型奇特、工藝精湛的青銅器和玉石器,玉石器與青銅器交相輝映,共同訴說古蜀文明的璀璨。祭山圖玉璋上刻有人形圖案與山形圖案等。有的人形圖案為人像呈跪姿,頭戴穹窿形帽且雙手置於腹前,有的人形圖案為人像呈站立姿態,戴平頂冠且雙手置於腹前。三星堆博物館講解員何俊岷介紹:“這些圖案上獨特的紋飾與造型,成為古蜀文明已具備一套較為完整與成熟禮儀制度的證明。”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的建築與空間設計中,融入了豐富的三星堆文化元素,並與舊館形成多處“夢幻聯動”。在新館中,一個巨大的環形吊燈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有複雜而神秘的圖案。何俊岷介紹:“圖案的設計靈感來源於三星堆文物上的鳳鳥紋飾等,這些紋飾作為三星堆文化的重要元素,為吊燈增添了幾分神秘氣息。”
在環形吊燈下,有一個大型的旋轉坡道,很多遊客在此拍照打卡。一位遊客感慨道:“曾經在三星堆博物館舊館也有類似的一條旋轉坡道,沒想到新館將這個坡道‘繼承’下來了。”新舊館元素的傳承與創新,讓不少遊客感受到一份親切感和熟悉感。
在博物館綜合館的文創售賣區域,盲盒、絲巾、毛絨玩具等各類文創產品琳琅滿目。正在櫃檯付款的北京遊客唐女士說:“這裏的冰箱貼極具三星堆特色,設計別致。毛絨玩具可由館內快遞站直接寄回家,非常方便。”這些文創產品以三星堆文物為靈感,將古蜀文明的元素與現代生活相結合,富有文化傳播價值與實用價值。
2024年,三星堆博物館接待遊客近600萬人次,三星堆文創產品年銷售額約2億元。三星堆博物館,正以其獨特的文物魅力、創新的裝修設計、豐富的文創產品,釋放文旅活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瞭解古蜀文明,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