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全球連線 > 文章内容 返回
三人因創新、增長與“創造性破壞”研究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发布:2025-10-14

本網綜合Johan Ahlander, Jonathan Allen and Simon Johnson 報導 喬爾·莫基爾、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霍伊特因研究創新與“創造性破壞”力量如何推動全球經濟增長、提升生活水準,於週一榮獲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他們的研究闡釋了技術如何催生新產品和新生產方式,從而取代舊有模式,最終提升生活水準、健康狀況和生活品質。

頒獎機構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三位學者同時揭示了這種進步並非必然。

“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期,經濟停滯而非增長才是常態。他們的研究表明,我們必須警惕並抵禦威脅持續增長的風險。”該院在聲明中強調。

兩位獲獎者特別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及其政府高等教育改革帶來的挑戰,這些舉措被部分人士視為對學術自由的侵蝕。

莫基爾警示美國科學自毀長城

儘管多數經濟學家視經濟增長為繁榮引擎,但也有學者認為其並非絕對良善。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達龍·阿西莫格魯、西蒙·詹森和詹姆斯·羅賓遜因研究不平等問題共同獲得,其中詹森尤其指出技術創新的紅利如何向權貴階層傾斜。

鑒於人為氣候變化與環境惡化,關於何種增長水準可持續的爭論也愈演愈烈。

這項正式名稱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的權威獎項是今年最後頒發的諾貝爾獎,獎金總額為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120萬美元)。

美國西北大學教授莫基爾獲得半數獎金。

這位以色列裔美國學者表示,他清晨就起床查看以色列人質從加沙獲釋的消息。“我完全忘了諾貝爾獎的事,”他告訴路透社。

他研究的課題是“為何我們比高祖父輩富裕得多、生活得更好”,並擔憂特朗普政府執政下美國可能失去科研教育領域的領先地位。

“現政府對高等教育和科研的打壓,可能是史上最大的自毀行為,至少堪稱明朝禁止科學探索以來最嚴重的自我傷害,”他向路透社表示。

“這種行為純屬自毀前程,完全受無關緊要的政治因素驅動。”

特朗普政府宣稱美國仍是全球科研資金最大來源國,其政策旨在削減浪費並促進創新。

阿吉翁(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與霍伊特(美國布朗大學教授)共同分享了另一半獎項。

阿吉翁指出關稅阻礙經濟增長

此次頒獎正值全球經濟潛在轉捩點,眾多專家預期人工智慧將引爆新一輪增長浪潮。

該獎項同時凸顯歐洲在未來技術領域進一步落後於中美兩國的戰略風險。

阿吉翁指出,去全球化與關稅壁壘是“增長的障礙”,強調市場規模越大,思想交流、技術轉移和良性競爭的可能性就越大。

“任何阻礙開放的行為都是增長的障礙。我看到當前正有陰雲密佈,推動貿易壁壘和開放受阻。”他表示。

阿吉翁呼籲歐洲借鑒中美經驗,稱兩國已找到協調競爭與產業政策的方法。

“在歐洲,我們以競爭政策之名,對任何形式的產業政策都持強烈反對態度。我認為我們需要在這方面進化,在國防、氣候、人工智慧、生物技術等領域找到協調產業政策的方法。”

霍伊特質疑製造業崗位回流美國的可行性

霍伊特表示自己對獲獎感到“完全震驚”,同時批評了特朗普總統的貿易政策。

“很明顯,這些政策將削弱我們所說的規模效應,從而抑制創新,”他告訴路透社。“發動關稅戰只會縮小所有人的市場規模。”

他指出,試圖將製造業崗位回流美國或許在政治層面有其合理性,但絕非良策。

“我們擅長設計跑鞋,但生產環節最好交給他人完成。”他如是說。

諾貝爾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及文學獎已於上周揭曉。

經濟學獎自1969年設立。

儘管鮮有經濟學家家喻戶曉,但相對知名的獲獎者包括前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保羅·克魯格曼和米爾頓·弗裏德曼。

 

 

上一篇:SpaceX完成第11次星艦測試 升級版原型機即將亮相
下一篇:印度紡織品出口商轉向歐洲市場,通過折扣抵消美國關稅影響
相關推荐
  • 印度紡織品出口商轉向歐洲市場,通過折扣抵消美國關稅影響
    链接阅读
  • SpaceX完成第11次星艦測試 升級版原型機即將亮相
    链接阅读
  • 貝森特稱特朗普仍計畫在韓國會晤習近平
    链接阅读
  • 氣候臨界點正被突破,科學家在COP30前發出警告
    链接阅读
  • 特朗普宣佈加沙戰爭結束 以色列最後人質換回巴勒斯坦囚犯
    链接阅读
  • 美中將實施港口費互征措施,海上貿易戰或再掀波瀾
    链接阅读
  • 報告稱全球遠未達成森林保護目標 農業擴張與火災成主要破壞因素
    链接阅读
  • 法國總統府公佈新內閣名單 預算壓力持續加劇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特朗普宣佈加沙戰爭結束 以色列最後人質換回巴勒斯坦囚犯

2025-10-14

美中將實施港口費互征措施,海上貿易戰或再掀波瀾

北京指責美國加劇貿易緊張局勢,為稀土出口限制辯護

2025-10-13

哈馬斯開始釋放以色列人質,特朗普即將訪以

特朗普挑起中美貿易戰,承諾徵收新關稅

2025-10-11

回到未來,法國總統馬克龍重新任命勒科努為總理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