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承辦的“第四屆中國好手藝展”在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5月18日。 此次展覽彙集來自中國的110件(套)匠心之作,涵蓋琢玉、雕 […]
每年的4月18日——國際古跡遺址日(也被稱為世界遺產日)——都會為人類提供一個神聖的時刻,來反思我們共同歷史中的寶貴財富。 從氣候變化的毀滅性影響到戰爭和衝突帶來的傷痛,全球歷史記憶的守護者正遭受威脅 […]
《敦煌文獻全集》首批推進專案《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文獻》(全彩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成為第一種全彩高清出版回歸的海外藏大宗敦煌文獻,引起各界廣泛關注,讓以敦煌文獻研究為重要範疇的敦煌學再次走進大眾 […]
“易水寒光——易縣大北城宋遼金銀器窖藏展”12日在瀋陽博物館開幕。 由瀋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指導,瀋陽博物館、河北省易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文物局)聯合主辦的此次展覽,以金銀饌器、飾品和貨幣為主,兼 […]
最近,來自荷蘭的資深古陶瓷收藏家托恩·萊特沃裏尋求中國瓷都景德鎮的幫助,希望為他的一件中國藏品“驗明正身”。 十餘年前,萊特沃裏從上一位藏家手中獲得這件龍紋瓷盤時,被告知“是一件中國清代瓷器”。但瓷盤 […]
中國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9日舉行2024年度西藏考古工作彙報會,公佈尚嘎崗遺址、秀瑪洞穴、噶尼遺址等“考古中國”重大專案進展情況。 據介紹,舊石器時代遺址群專案尚嘎崗遺址、秀瑪洞穴、噶尼遺址的考古 […]
在26日舉行的第二屆“良渚論壇”“文明之光”中外考古學家對話分論壇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統專案考古領隊王寧遠介紹,近年來他們發現,良渚古城週邊水利系統的一部分“塘山長 […]
“馬王堆漢墓出土醫書有16種,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醫書呢,這可能與漢代人追求生命延年益壽、健康長壽有關系。”湖南博物院馬王堆漢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館員喻燕姣說,在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菱紋綺裏,就 […]
武王墩墓所見“樂府”“外樂”“內樂”等文字資料,加深了我們對古代音樂史的認識。隨著越來越多出土文獻的發現與刊布,古代中國早期的音樂面貌會變得越來越清晰 安徽淮南武王墩墓出土了不少“音樂文物”,如編鐘、 […]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發祥地、世界最大產茶國。在種茶、制茶、烹茶、品茶、飲茶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禮儀、風俗、習慣,即茶俗。 魏晉南北朝是茶俗的萌芽期。當時,飲茶的功用主要局限在解渴、解酒、佐餐、藥用、 […]
據中國文物局在海南瓊海召開“考古中國”重大專案重要進展工作會,發佈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考古最新成果。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中國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 […]
學者們分析古代人物的思想,一般都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時代,二、家族、家庭,三、師從,四、個人閱歷。聯繫時代來分析,這是完全正確的。但同一時代中也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思想和主張。家族、家庭對一個人思想觀念的 […]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文化大省河南將科技力量與紅色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了一系列數位化、沉浸式的紅色文化體驗專案,讓遊客在親身參與中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實現了紅色旅遊的提質升級。“以前,講述紅色故事 […]
本網綜合報導 中國經歷了秦、漢兩個大一統王朝之後,出現了三國時期的小分裂局面,60年的三國戰亂之後,又迎來了西晉的大一統王朝,然而短短37年後的西元317年,我國又出現了東晉十六國的大分裂局面。 由於 […]
本網綜合報導清高宗乾隆帝對權力的想像十分獨特,巧妙借用詩獄的辦法,塑造權力象徵,胡中藻的詩文便成為了這一象徵中的集中表達者。胡氏詩文實屬平常的吟諷之語,不過是些與親朋故舊之間的文期酒會之作,卻被乾隆帝 […]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