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John Irish 報導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傾向於承認巴勒斯坦國,但外交官和專家表示,此舉可能被證明是迫使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達成和平協議的過早且無效的方式。
他們認為此舉可能加劇西方分裂,不僅在已然分裂的歐盟內部,還可能與以色列最堅定的盟友美國產生矛盾,且若要使承認巴勒斯坦國超越象徵性姿態,必須伴隨其他措施如制裁和貿易禁令。
法國官員正在權衡這一舉措,因為法國和沙烏地阿拉伯將於6月17日至20日共同主辦一場聯合國會議,旨在為建立巴勒斯坦國制定路線圖,同時確保以色列的安全。
“只有政治解決方案才能使和平得以恢復並為長期發展奠定基礎,”馬克龍週三在訪問印尼時表示。
“我們將與沙烏地阿拉伯共同在紐約舉辦一場關於加沙的會議,以推動對巴勒斯坦國和以色列國的承認,以及以色列在該地區和平與安全中生存的權利,”馬克龍補充道。
如果馬克龍確實採取行動,法國——作為歐洲猶太人和穆斯林社區最大的國家——將成為第一個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西方大國,這可能為此前主要由對以色列持批評態度的小國主導的運動注入更大動力。
“如果法國採取行動,幾個國家將跟進,”挪威外交大臣埃斯彭·巴特·埃表示。
隨著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升級以及西岸地區以色列定居者暴力行為的加劇,馬克龍的立場發生了轉變。巴黎方面正日益感到迫切需要立即採取行動,以免“兩國方案”的設想永遠消失。
“我們必須從言辭轉向行動。面對現實情況,巴勒斯坦國的前景必須得到維護。需要採取不可逆轉的具體措施,”馬克龍的中東顧問安妮·克萊爾·勒熱納上周表示。
外交官們警告稱,儘管馬克龍目前支持這一舉措,但他尚未做出最終決定,且情況可能在6月中旬前發生變化——包括可能達成加沙停火協議。
然而,他的外交官們正忙於確保做出這一決定的最佳條件,包括在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當局改革的會議上進行全面評估,解除哈馬斯的武裝或未來的重建工作。
以色列遊說
以色列官員數月來一直在遊說,以阻止一些人描述的“對雙邊關係而言如同核彈”的局面。
法國作為以色列最親密的盟友之一且為七國集團成員,若承認巴勒斯坦國,必將激怒以色列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
當英國和加拿大本月與法國一道表示可對以色列採取具體措施並承諾承認巴勒斯坦國時,內塔尼亞胡予以嚴厲譴責,指責三國領導人存在反猶太主義。
外交官表示,加拿大和英國目前對承認巴勒斯坦國家仍持保留態度,暗示優先考慮在當地產生實際影響,這可能削弱馬克龍的雄心。
據兩位熟悉此事的消息人士透露,以色列對法國的警告包括減少情報共用、阻礙巴黎的地區倡議,甚至暗示可能吞併西岸部分地區。
這種情況似乎不太可能發生,因為國際反應可能加劇以色列最大的擔憂:與歐洲(其主要貿易夥伴)的孤立加深。
“(但)在以色列,反應將普遍是負面的,”國家安全研究所(INSS)執行主任塔米爾·海曼(Tamir Hayman)表示,並補充稱這將助長以色列極右翼的敘事,即世界與以色列為敵。”這將毫無意義且浪費時間。”
法國立場的轉變
馬克龍在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事件後強烈支持以色列,該事件造成1200人死亡,250人被綁架。但隨著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動導致巴勒斯坦人死亡人數升至超過5萬人(據巴勒斯坦衛生官員統計),他逐漸加強了對以色列的批評。
“我們需要朝著承認的方向前進。在未來幾個月內,我們將做到這一點,” 馬克龍在4月9日的採訪中說道。
即便如此,他仍持保留態度,提出模糊條件,並表示旨在通過組建支持法國的聯盟來積聚勢頭,同時推動穆斯林國家逐步承認以色列。
然而,目前尚無跡象表明任何新的穆斯林國家——包括沙烏地阿拉伯——準備與以色列建立正常關係,鑒於加沙局勢引發的廣泛憤怒。
馬克龍的批評者認為,承認應作為談判達成兩國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而非提前進行——並警告稱,過早行動可能削弱巴勒斯坦人參與談判的動力。
凸顯歐盟內部分歧的一位歐洲外交官表示:“我們認為,目前承認巴勒斯坦國不會有所幫助,也不會鼓勵成員國採取更多行動。”
其他人則表示,承認巴勒斯坦國必須與其他措施相結合,例如在整個歐洲範圍內禁止與被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上的非法以色列定居點進行貿易,並對以色列官員實施具體制裁。
法國官員表示,他們不會被此類批評或以色列的壓力所動搖。
“如果歷史上有一個時刻可以承認巴勒斯坦國,即使只是象徵性的,那麼我認為這個時刻可能已經到來,”一位高級法國官員表示,並補充說馬克龍可能也希望在2027年總統任期結束前在歷史上留下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