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富時羅素消息,今年10月,富時世界國債指數分階段納入中國政府債券的過程現已完成。中國也超過日本,在世界國債指數中的規模已上升至第二位。
中國債券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標誌著一個重大轉變,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選擇。富時羅素董事、FICC日本主管Ryuichi Urino預計,中國和日本在富時世界國債指數中的市場權重可能增加。從全球投資者的角度來看,與集中持有美國國債的投資組合相比,投資者應加強整體指數配置的多樣性。
2021年3月,富時羅素宣佈自2021年11月起,於36個月內分階段將中國政府債券(CGB)納入其旗艦指數“世界國債指數”(WGBI)。
從當時來看,富時羅素預計合資格的中國政府債券的總市值約9萬億元人民幣,涵蓋47只債券。假設這些中國政府債券在當時全部納入指數,中國將占世界國債指數的5.25%左右,成為第六大市場,僅次於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和德國。
今年10月,中國政府債券逐步納入的過程已完成,所有符合納入標準的債券此後將納入該指數。
富時羅素指出,納入完成時,中國政府債券的總市值已增至21.2萬億元人民幣(約3.03萬億美元),涵蓋81只債券。市場規模僅在三年間增加了一倍以上。
Ryuichi Urino表示,目前,中國在世界國債指數中的規模已上升至第二位,這反映了兩個市場趨勢:一是中國政府債券發行量增長;二是日元貶值。“受這些趨勢的影響,在2024年10月14日,中國政府債券在世界國債指數中的權重首次超過了日本政府債券,使中國成為該指數的第二大市場。”
不過兩者的權重占比依然十分接近。截至2024年11月,中國和日本的權重分別為10.17%和10.12%。
透過中國債券在富時世界國債指數的權重變化來看,近年來,中國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地位日益提升,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於我國政府積極推動金融市場改革,以及國內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陸磊今年10月在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國際銀行業運營大會2024年會上介紹,中國是目前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境外投資者持有中國債券近4.6萬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
近年來,包括推動利率市場化、完善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擴大債券市場開放等一系列中國金融市場改革蹄疾步穩,這些改革措施為債券市場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此外,國內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也是推動中國債券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
來源:中國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