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明鏡》週刊網站12月17日報道稱,電動汽車熱導致中國燃油消耗下降早於預期。
在中國,告別燃油汽車的熱潮現在就為能源消耗的時代轉折拉開了序幕。根據中國一家主要石油公司的研究機構的最新數據,中國可能即將跨過化石燃料消耗的歷史最高點。
這家研究機構稱,一個主要原因是電動汽車數量不斷增長。該研究機構預計這一趨勢將持續。據稱,到2035年,汽油消耗將下降35%到50%,即降至8000萬噸到1億噸,成品油消費量將下降25%到40%,即降至2.4億噸到2.9億噸。但預計航空燃料的消耗將增加。
中國石油需求的下降對於氣候保護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是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排放量遠超其他國家。不過,中國的政治領導層多年來一直在試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北京在這方面主要寄希望於風電和光電。此外,中國還致力於成為電動汽車領域的國際領導者。因為煤電仍是主要的電力來源,所以電動汽車在中國國內市場的碳足跡依然受這一因素的不利影響,但這種影響在減弱。
今年7月,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銷量首次超過燃油汽車。這減少了中國進口原油的需求。目前,中國約有30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道路上行駛,約占車輛總數的10%。
勞裏·米呂維爾塔是位於赫爾辛基的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的能源市場分析師。他估計說:“如果電動汽車的總行駛里程由燃油汽車達成的話,那麼今年中國的汽油需求量將增加14%,石油總需求量將增加約3%。”他在計算時參考的是2024年1月至10月的數據。
據路透社報導,國際能源署的分析師夏蘭·希利在12月初說,中國今年的燃料需求將下降。這一需求在2023年已經開始停滯。
數十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石油消費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專家認為,這種趨勢轉變可能意味著該地位的終結。中國向電動出行轉型的速度快於預期。與之相應,中國也就不再需要進口那麼多原油了。
分析師預計,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可能在2025年達到峰值。
石化行業仍將是未來幾年除航空業外唯一能支撐起石油需求的行業。總體而言,專家認為,中國的石油總需求將在未來幾年達到頂峰。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