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Stine Jacobsen 和 Nerijus Adomaitis 報導 德克薩斯州巴黎市羅傑斯·韋德製造公司的總裁約翰·哈默為羅斯折扣服飾店和烏爾塔美妝等大型零售商生產店鋪陳設。
他從中國採購很多商品,而就在不久前,這意味著他要為金屬配件支付 70% 的關稅。
他說:“媒體稱是 30%,但那從來都不是真的。”他所指的是特朗普政府與北京方面在 5 月宣佈的作為雙方談判更廣泛協議期間休戰一部分的針對中國的關稅稅率。
這是因為哈默的 30%關稅是在現有關稅基礎上累加的,其中包括針對中國鋼鐵產品的關稅,該關稅會根據固定裝置中使用的鋼鐵數量而有所不同。
當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新增關稅時,舊關稅並不會取消。由於一種被稱為關稅疊加的現象,一些公司將支付多得多的費用,這是美國進口商在特朗普時斷時續的貿易戰中努力應對的最新複雜情況。
對於許多美國企業而言,現實情況是,它們所承擔的關稅費用往往遠高於貿易談判中所宣揚的數字。
關稅疊加適用於向美國出口的任何國家,但最極端的情況往往出現在中國,美國依據其貿易法的不同條款對中國商品累計徵收了一系列有時數額相當高的關稅。
最新的情況是,雙方宣佈已達成 55%的關稅協議,但這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對先前平均關稅水準的一個估算。哈默不確定自己現在要繳納的關稅總額是多少,但他覺得情況應該不會變得更糟了。
他說:“希望這能讓(關稅)數字降下來——一些一直觀望的客戶會下單了,因為此前情況一直很不穩定。”
“這就是關稅法案。”
哈默正在尋找中國以外的供應商以規避高額關稅。他已經考察了墨西哥,並計畫下個月前往印度。與此同時,他正在承擔所有的關稅。
“關稅由顧客支付,”哈默說,“貨物進來時,我們就說:‘這是關稅帳單。’”
許多企業仍寄希望於能從唐納德·特朗普總統挑起的貿易戰中獲得喘息之機。包括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在內的聯邦法院裁定,特朗普加征關稅的行為超出了其職權範圍。聯邦上訴法院正在審議政府對這一裁決的上訴,而在此期間,關稅將繼續生效,這一過程預計將持續數月。
一些企業指望獲得關稅豁免,這是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時企業用來進口商品而不繳稅的常用手段。
布魯克林 Lalo 嬰兒用品公司的總裁邁克爾·維德(Michael Wieder)就是其中之一。“我們認為嬰兒用品應該有豁免權,”他說,“玩具也一樣。”
特朗普政府已表示將抵制設立此類豁免。即便在上一輪貿易戰期間,這一過程也十分複雜。比如,拉洛從中國進口的一款“遊戲桌”恰好被歸入一個關稅類別,該類別在旨在打擊不公平貿易行為的貿易法某部分下被徵收 25%的關稅。因此,由於疊加效應,維德一直為此類產品支付 55%的關稅。
特朗普在競選時承諾將利用關稅把製造業拉回美國本土,並通過徵收關稅來籌集資金以資助大規模減稅。他與中國的爭鬥很快演變成一場大火,美國對華商品加征 145%的全面關稅,致使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大量貿易陷入停滯。
限制關稅的協議是美國與大多數貿易夥伴分別談判達成單獨協議的更大努力的一部分。
成本轉嫁
週三,白宮一位官員表示,55%這一數字是特朗普對幾乎所有美國貿易夥伴徵收的 10%“互惠”關稅、因特朗普指責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助長芬太尼流入美國而對這三國加征的 20%懲罰性關稅以及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對華加征的 25%關稅的總和。
“這聽起來像是他對基準線——55%——的想法,至少對某些產品來說是這樣,”華盛頓威利·萊恩律師事務所的貿易律師格雷塔·佩施說道。
雷蒙·範·米爾(Ramon van Meer)從中國進口過濾淋浴噴頭的生意或許能挺過貿易戰,但他對此也不確定。
這完全取決於他能否應對好針對其 159 美元的淋浴噴頭所徵收的多重關稅,這款噴頭在 Instagram 上走紅。
當特朗普政府在 5 月將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降至 30%時,範·米爾實際支付的關稅稅率卻是 43%。這是因為 30%的關稅是在原有的 13%關稅基礎上累加的。
這比 4 月份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 145%關稅時的情況有所改善,當時他甚至完全停止了貨物運輸。
“至少我付得起這筆錢,”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的阿菲納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範·米爾說道,他指的是自己最新的計算結果。“而且我也不必把價格提高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