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美國最大電動汽車製造商,近期以銷量下滑和股價暴跌震驚世界。而比亞迪,前者強大的中國對手,剛剛發佈了充電五分鐘即可續航400公里的新車型,同樣震驚了世界。
此中深意令人一目了然,中國已經在電動汽車領域拔得頭籌,而美國仍在圍繞是否轉向電動汽車的問題展開內部爭執。
據報導,比亞迪首批能實現前述“閃充”功能的新車型最快將在4月交付,堪稱“閃電部署”。綜合來看,這將顛覆整個產業格局。不論是對特斯拉還是對美國其他汽車製造商而言,這都不是個好消息。
充電時間幾乎與加油時間相當,將為駕駛者放棄燃油車、選擇電動汽車消除一個重大障礙。快速充電不僅可以讓你在充電時不必擔心如何打發時間,還可以解決里程焦慮。而如果充電也和加油一樣方便,就更不用擔心(因電量不足)陷入麻煩,也就不用花更多錢去買大容量電池了——這也會影響到關鍵礦物的需求。
比亞迪還表示,未來將規劃在中國各地建設4000多座“兆瓦閃充站”。
這些計畫的迅速落地,將鞏固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領先地位。正如多年前特斯拉發佈首款Model S轎車,曾為電動汽車行業帶來突破時刻。
雖然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受到了馬斯克政治活動的影響,但根本問題在於,在競爭對手紛紛推出新車型之際,特斯拉的車型陣容相對較老。
特斯拉放棄了開發廉價電動汽車的計畫,轉而推出售價高昂的賽博越野旅行車(Cybertruck),而比亞迪及其他競爭對手則推出了一系列售價不到3萬美元的車型。另外,比亞迪還發佈了一套先進的輔助駕駛系統,作為其大部分車型的標配。而特斯拉的輔助駕駛系統雖然技術尖端,卻需要客戶額外支付數千美元。
面臨挑戰的不僅是特斯拉。各家汽車巨頭整體上面臨著來自“中國製造”的巨大挑戰,而比亞迪的此次發佈可以被視為一個正在“閃爍”的警告。閃充技術的不斷完善不僅可以加速比亞迪在中國國內市場的電動汽車銷售(全球約三分之二的電動汽車在中國售出),而且還為中國汽車企業在海外市場競爭或佔據主導地位提供了另一個強大動力。
當然,美國想用關稅來阻止中國技術進入美國,但這也使得美國駕駛者在電動汽車領域無法得到充分服務。由於電池價格下降以及能效和排放方面的顯著優勢,電動汽車現在已經引領了全球汽車銷量增長。很難想像美國怎麼才能把更好、更創新的電動汽車永遠拒之門外。此外,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範圍相當廣泛,他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威脅將對通用和福特等車企造成嚴重破壞。對汽車行業實施保護主義,只會鼓勵其依賴國內市場的高價產品,扼殺創新所需的競爭活力。
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美國汽車業定義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但如今,它在21世紀扮演同樣角色的機會正在迅速溜走。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