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下稱“深圳人行”)最新獲悉,全國首筆跨境支付通內地居民南向、港人北向匯款業務已於6月22日落地深圳。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於6月20日發佈聯合公告稱,共同推動並支持由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和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開展跨境支付通。
6月22日,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線,標誌著內地與香港快速支付系統已實現互聯互通,今後兩地居民可即時辦理跨境匯款,具有即時到賬、價格優惠、操作便利等優勢。
首批參與跨境支付通的內地機構包括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香港機構包括中銀香港、東亞銀行、建銀亞洲、恒生銀行、匯豐銀行、工銀亞洲,後續將逐步擴大參與範圍。
全國首筆,落地深圳
6月22日,全國首筆跨境支付通內地居民南向、港人北向匯款業務落地深圳。
“以前我給在香港讀書的女兒匯錢都要先將人民幣兌換成港幣,匯出後至少要等半天才能到賬。現在使用跨境支付通,不僅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匯款,還能實現資金即時到賬,操作起來十分便捷。”嘗到此次創新業務“頭啖湯”的深圳房女士稱。
據悉,房女士得知跨境支付通推出後,馬上通過招商銀行APP給在香港留學的女兒匯出了1萬元人民幣。她僅在招商銀行APP上輸入了女兒的帳號、姓名,就完成了深圳向香港的跨境人民幣匯款。
香港市民葉先生表示,此前他接到中國銀行通知即將上線跨境支付通,按照提示在手機銀行填寫了關聯他內地帳戶的內地手機號,上線當日一早他就辦理了北向跨境匯款,很快到賬。
跨境支付通是內地與香港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的一項重要創新舉措,充分利用了內地與香港成熟的快速支付系統,為兩地居民提供更便宜、更高效、更方便的跨境匯款服務。
兩地居民只需在手機銀行“跨境支付通”功能模組,輸入電話號碼或組合輸入戶名和收款帳號便可進行跨境匯款,同時還可根據需要靈活選擇到賬幣種為人民幣或港幣。
據瞭解,與香港間的跨境支付通堅持小額便民定位,支持參與機構為兩地居民辦理經常專案項下跨境匯款。
深化跨境支付創新
深港兩地由於地緣相鄰,經貿往來、人員流動十分頻密。
深圳人行也不斷推動深港跨境金融合作,早在1998年就開始先行先試深港跨境支付互聯互通,先後推出深港票據聯合結算、深港外幣即時貸記、深港代收付、深港跨境人民幣、深港電子支票等業務。
數據顯示,2024年,深港跨境收支合計617.8萬筆、9536.7億美元,兩地美元、港幣、人民幣資金可即時清算,支票也可流通使用,有效促進了深港兩地經濟融合。
近年來,深圳還不斷深化跨境支付創新,持續打造全域支付示範區,率先推出了跨境代理見證開戶、“外包內用”和“外卡內綁”等創新支付方式,便利香港居民來深消費。
截至2025年5月,香港居民在深開立銀行帳戶超321萬戶,其中跨境代理見證開戶超41萬戶、累計交易近351億元,占大灣區九成。
深圳人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深圳作為跨境支付通的轉換中心所在地,發揮了金融基礎設施的重要作用。剛剛上線的跨境支付通,為深港經貿活動與人員往來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務,有助於加速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也將更進一步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
前述負責人稱,下一步深圳人行將進一步推動金融支持大灣區建設,並持續推進深港兩地金融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穩步擴大金融高水準雙向開放。
主要用於三類業務場景
在6月20日舉行的跨境支付通啟動儀式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於2024年8月共同啟動跨境支付通的建設。
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也曾在去年10月透露,金管局正在與中國人民銀行緊密合作,建立香港快速支付系統(FPS)與內地網上銀行支付系統(IBPS)互聯,銀行間支付將做到7×24、小額支付即時到賬、用手機號碼就可以匯款,預計2025年年中推出試點服務。
到今年6月22日,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線。與傳統跨境匯款相比,跨境支付通有效縮短跨境匯款鏈路,提高跨境匯款效率,從技術上支持參與機構為用戶提供體驗更好的跨境匯款服務:
一是支持用戶通過參與機構的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管道,依託手機號碼、銀行帳戶等,線上發起內地與香港間人民幣和港幣的跨境匯款;
二是支持經常專案項下一定金額內的便利化匯款即時到賬;
三是相關支付基礎設施直接對接,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跨境匯款成本。
據瞭解,目前跨境支付通主要應用於以下跨境匯款業務場景:
一是境內居民個人匯出至香港地區銀行帳戶的“南向便利化匯款業務”,可選擇人民幣匯出、人民幣或港幣到賬;
二是香港居民個人匯入至內地銀行帳戶的“北向便利化匯款業務”,可選擇港幣或人民幣發起、人民幣到賬;
三是個人與機構間的“雙向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如留學繳費、公共事業繳費、就醫、薪資和補貼發放等,可選擇雙邊本幣或雙邊人民幣匯款。
來源:中國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