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Steve Holland and David Brunnstrom 報導 周日,唐納德·特朗普總統下令B-2轟炸機襲擊伊朗核設施,此舉一改他以往對使用武力的猶豫態度,直接將美國捲入一場外國戰爭,令許多“美國優先”的支持者感到震驚。
如今,副總統JD·範斯表示,這一決策背後的思路有了一個名字:特朗普主義。
範斯週二在講話中闡述了其核心要素:明確美國利益,優先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若外交失敗,則“動用壓倒性軍事力量解決問題,並在衝突升級前迅速撤離”。
然而,在一些觀察人士看來,這一新學說似乎是在為一種常常顯得不可預測且不一致的外交政策提供一個簡潔的框架。
“我很難認真對待所謂的‘特朗普學說’,”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中東問題分析師亞倫·戴維·米勒表示。
“我認為特朗普沒有學說。我認為特朗普只有本能。”
特朗普決定介入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是在伊朗最高領袖阿裏·哈梅內伊表示伊朗不會放棄鈾濃縮能力之後。美國空襲後不久,特朗普宣佈停火,該停火協議大多得以維持。
週三,特朗普再次誓言不會允許伊朗擁有核武器,並表示與德黑蘭的談判將於下周恢復。伊朗表示其核計劃僅用於和平目的。
“特朗普總統和副總統範斯是完美的搭檔,因為他們對美國外交政策有著相同的‘以實力求和平’的願景,”白宮發言人安娜·凱利在回應置評請求時表示。
MAGA擔憂
特朗普面臨解釋其介入以色列-伊朗衝突決定的壓力。曾主張孤立主義的範斯已成為政府在該問題上的主要發言人。
特朗普通過論證美國主導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是“愚蠢的”,並聲稱這些戰爭使美國陷入泥潭,承諾將努力避免捲入外國衝突,從而贏得了選民支持。
他基本上履行了這一承諾,但也有例外:今年對從葉門發動襲擊的胡塞叛軍使用武力,以及2019年下令擊斃伊斯蘭國領導人阿布·巴克爾·巴格達迪,以及2020年1月下令擊斃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
但美國可能被捲入與伊朗的長期衝突的前景,激怒了共和黨內孤立主義派系的許多人,其中包括特朗普的知名支持者、戰略家史蒂夫·班農和保守派媒體人塔克·卡爾森。
民意調查也反映出美國人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深感擔憂。
在週一結束的路透社/益普索民調中,79%的受訪美國人表示,他們擔心“伊朗可能會針對美國平民進行報復性襲擊”。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外交政策研究員梅蘭妮·西森表示,範斯似乎正在試圖滿足特朗普右翼陣營的要求,即“試圖弄清楚如何解釋行政當局如何以及為何能夠採取軍事行動,而不會成為戰爭的序幕”。
對一些人來說,範斯的“特朗普主義”確實有道理。
“範斯對特朗普總統最近幾天對中東衝突的處理方式做出了準確的總結,”華盛頓民主防務基金會創始人兼總裁克利福德·梅表示。
“大多數外部分析師,當然還有大多數歷史學家,可能認為‘主義’這個詞為時過早。但如果特朗普總統在此成功運用美軍力量的基礎上繼續推進,這將是他可以引以為傲的偉大戰略,”梅補充道。
然而,新框架能否持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前衝突的結局。
“現在還為時過早,無法斷言這是個輝煌的成功,還是個巨大的戰略失敗,”外交關係委員會專家麗貝卡·利斯納表示。
“我們需要觀察外交努力如何展開,以及伊朗核計劃在約束、透明度和生存能力方面最終會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