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Luiza Ilie 報導 羅馬尼亞潛在總理候選人週一表示,一旦新政府成立後實施的削減國家支出的計畫,可能無法避免通過增稅來控制龐大的預算赤字並防止信用評級下調的必要性。
在經歷了上月一場分裂性的總統選舉後,羅馬尼亞必須應對歐盟範圍內最嚴重的預算赤字。
新當選的中間派總統尼庫索爾·丹面臨著一項艱巨任務:提名一位總理,從議會中四個親歐政黨中組建多數派政府,隨後該政府需實施緊縮措施。
2025年預算假設經濟增長率為2.5%,以實現占國內生產總值(GDP)7%的赤字目標——但分析師、評級機構和歐盟委員會均表示,若不提高稅收,這一目標幾乎不可能實現。
目前,四個政黨正在討論如何削減政府支出,隨後將決定一項必然不受歡迎的增稅方案。
“這一削減方案極不可能避免增稅,”自由黨領袖伊利耶·博洛揚(丹尼爾·丹的首選總理人選)對記者表示。
各黨派尚未就內閣人選達成一致,但丹尼爾·丹表示,他預計內閣名單將在兩周內敲定。
自2021年疫情後經濟反彈以來,羅馬尼亞的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布魯塞爾預測今年預算赤字將達8.6%,明年為8.4%,遠高於歐盟委員會批准的七年計畫中2025年7%的目標。
一位瞭解羅馬尼亞、歐盟委員會與評級機構談判情況的倫敦消息人士稱,布魯塞爾希望看到年度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削減三個百分點,其中2.5%來自稅收收入增加,0.5%來自支出削減。
羅馬尼亞目前仍維持標準普爾、惠譽和穆迪授予的最低投資級評級,且展望為“負面”。
選舉引發的市場動盪可能加劇了所需採取的措施,因大規模資本外流及央行干預以阻止列伊匯率下跌,導致借貸成本急劇上升。
5月份外匯儲備減少了67.5億歐元,羅馬尼亞央行行長穆古爾·伊薩雷斯庫表示,這是該國歷史上最大的資本外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