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技術的發展以及能源轉型的需要,稀土對當今許多領域都至關重要。中國約占全球稀土產量的60%,面對西方國家對稀土資源政治工具化的企圖,中國正在建立一套從開採到終端產品的一體化產業鏈。
在如此強烈的地緣經濟和國際戰略競爭背景下,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白雲鄂博礦,具有重大的利益價值,其為所處的包頭市的工業、技術和科學基礎提供了動力,包頭市也因此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的“稀土之都”。
稀土是元素週期表中鑭系元素和鈧、釔共17種金屬元素的總稱,普通民眾對其知之甚少,但在工業領域備受追捧,因為它們有共同的特性——熱穩定性、導電性、獨特的磁性。如今,它們是許多戰略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市場也需要創新驅動,在國防工業、高科技和能源轉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25年裏,稀土的產量呈爆炸式增長,根據美國數據統計,稀土全球產量從1995年的8萬噸增長到2020年的24萬噸。釹廣泛用於製造雷達、電動汽車、風力發電機渦輪中的永磁材料;而銦和釔則用於製造智能手機的觸摸屏。預計到2050年,全球稀土需求將增長2.5-10倍。
在全球稀土市場上,中國不僅擁有巨大的礦產儲量,還將自己打造成一個領先的礦業強國。中國沒有像一些礦產原料生產國那樣,簡單地出口稀土礦石,而是計畫興建整條稀土產業鏈,從上游(礦石)到下游(稀土和中間產品的分離),再到最後的工業成品(譬如風力發電機渦輪)。且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就制定了一項礦物出口配額戰略,以防止原礦的出口,轉而在國內生產高附加值產品。
中國也是全球主要的稀土消費國,中國跨國礦業公司目前正在尋求收購海外稀土礦床,以滿足巨大需求,預計未來幾十年,中國仍將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國和消費國。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