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的不斷突破,中國電影市場在2025年伊始迎來了新的里程碑時刻。當其片尾字幕鋪陳開上百家本土製作公司的星辰圖譜時,中國動漫產業已悄然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躍升。
此前,首款國產3A遊戲《黑神話:悟空》橫空出世,不僅在全球遊戲領域引發轟動,也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一張亮麗名片。
近年來,風格各異、類型繁多的“國潮”動漫、熱播影視劇和遊戲,憑藉精良的製作、引人入勝的劇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取得巨大反響。這些作品不僅在技術層面上展現了極高的製作水準,並且通過獨特的敘事方式和世界觀的構建,吸引了大量觀眾。
技術迭代畫出腦中夢幻
全球新經濟產業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最新發佈的《2025-2026年全球及中國動漫產業現狀剖析及前景預判投資分析報告》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本土動畫實現突破式增長,動漫產業總值由2019年的760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4000億元。2025年,中國泛二次元周邊市場規模預計達6521億元,2029年有望達8344億元,中國動漫市場正值爆發式增長時期。
在這種良性發展環境下,中國動漫影視產業蓬勃發展,備案數量從2016年的383部躍升至2023年的598部,呈現百花盛放的態勢。通過技術本土化創新+傳統文化現代表達的雙向突破,實現了技術標準與東方哲思的深度融合,為全球市場提供兼具文化辨識度與工業級品質的創作範式。
“技”“藝”結合,國漫實現高層次創新發展。由藝畫開天製作的《靈籠》,是一部巧妙融合“賽博朋克”元素與科幻末日設定的國產動畫佳作。動畫開篇的OP(opening縮寫,即動漫開場的音樂與視頻片段),伴隨著極具感染力的音效,一尊尊面目猙獰的石化人類眾生相逐漸映入觀眾眼簾,這些石像呈現出碎裂狀態,仿佛一場突如其來、毀滅性的災難,將他們永遠定格在了生命的最後瞬間。鏡頭運用蒙太奇手法,畫面一轉,出現破芽而出的血紅色觸鬚,這一手法極大增強了OP的感染力,為觀眾帶來仿佛身臨其境的沉浸式觀影體驗,同時不著痕跡地為後續世界觀的鋪陳展開埋下伏筆。
《靈籠》採用寫實畫風,場景設計恢宏且細膩。“燈塔”複雜精妙的機械結構、地面破敗荒蕪的末日廢土,以及機甲等重型裝備每次腳著地時卷起彌漫灰塵等諸多細節,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賽博朋克風格的末世感與未來感。在角色塑造上,不僅凸顯了鮮明個性,更兼具獨特美感,角色動作流暢自然,打鬥場面設計精巧,特效表現堪稱一絕。如此種種對於細節的執著,不僅提升了作品的藝術價值,也讓觀眾感受到創作者的誠意。
技術本土化,以中式哲學重構科幻體系。《黑神話:悟空》的遊戲場景取材自中國36處建築古跡。開發團隊在設計遊戲環境時,與各地文物保護部門合作前往實地考察,對陵川二仙廟、晉城青蓮寺等現實古建築與塑像進行掃描,並以此為藍本展開遊戲內建築的設計。同時,為使遊戲場景更加逼真生動,開發團隊運用虛幻引擎5與NVIDIA光線追蹤等前沿技術提升畫面效果。
不僅在視覺和玩法上達到國際一流水準,《黑神話:悟空》在遊戲不同階段,融入風格各異的動漫故事敘述作為過渡。令人驚豔的多樣設計風格巧妙串起整個遊戲主線,賦予這一取材自中國古老傳統的文藝作品全新且獨特的魅力。
向“國風”進發,用中式視覺元素講述中國故事。2021年,國漫市場中一部現象級作品《眷思量》憑藉精美的製作與獨特的“新中式”審美,不僅贏得了觀眾的喜愛,也獲得了業界的廣泛認可。
在角色形象塑造方面,《眷思量》大膽摒棄以往國產動畫中常見的“網紅建模臉”,以及千篇一律的“美顏濾鏡”和通用表情範本庫。製作團隊精心雕琢角色的皮膚肌理、毛髮飄動的細節,以及動作形變時的微妙變化,為每個主要角色量身定制專屬表情庫,使角色形象更加鮮活生動。
在服飾設計上,《眷思量》同樣別出心裁。女性角色不再身著傳統動漫中常見的暴露服裝,而是換上了細節繁複的“新中式”服飾。這不僅展現了中式美學的獨特魅力,更強化了對角色身份與性格的詮釋,讓角色形象更加立體豐滿。
這些現象級動漫遊戲產品的成功證明,高品質原創作品在市場上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其成功不僅在於技術和藝術的突破,更在於對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與現代表達,為中式審美在動漫影視遊戲等領域的應用開闢了全新可能。
要素重構驅動敘事創新
如果說以往國產動漫影視作品只是在製作上追趕國際標杆,現在則是在技術、審美、敘事等多維度全面突破。
以中式哲學理念為核心,重新解構東西方視覺元素。電視劇《與鳳行》改編自玄幻小說,憑藉“影視+動漫”雙向賦能的中國風美學特效與深刻文化內涵,完美融合東方神話的宏大敘事與細膩情感。
開篇借“流光過隙聲聲慢,藤影躍魚日悠悠”古韻詩句,以水墨畫般的畫面,盡顯古代田園生活的寧靜與自然之美。劇中多採用實景拍攝,青山綠水、小橋流水、農家煙火等場景真實細膩,契合中國傳統美學意境,為劇情奠定舒緩治癒基調。
作為神話劇,其仙界設計盡顯東方神話的宏大壯麗。恢宏的仙界建築、華麗的仙家衣飾,帶來大氣磅礴的視覺衝擊,貼合觀眾對神話世界的想像。劇中巧妙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借五行相生相剋展現封印魑魅的宏大敘事,彰顯中華文化底蘊;片頭曲引入嗩呐,其悲愴音色呼應鳳凰泣血典故,強化劇情史詩感與情感張力;靈界設計融入敦煌壁畫元素,飛天、蓮花、祥雲等符號,賦予劇情神秘夢幻色彩。
《與鳳行》並非簡單堆砌文化符號,而是通過視覺、音樂、敘事等多維度藝術表達,深刻理解並創新運用傳統文化。在“影視+動漫”雙重熱度加持下,受眾從小說讀者拓展至年輕動漫愛好者及不同偏好的觀眾群體,形成小說、動漫、影視多領域聯動效應。
依託中式哲學觀敘事,找到根植於中國土壤的命定風格。2019年,《流浪地球》憑藉震撼的視覺呈現、跌宕起伏且扣人心弦的故事,以及對人類命運、家園情懷等深刻思想的挖掘,為國產科幻電影開拓出一片嶄新天地。
《流浪地球》致力於構建一個宏大且獨特的世界觀,在其中,東方文化特質與普世價值精妙融合。影片在畫面構圖上極為考究,通過將渺小的人類與巍峨聳立的巨型行星發動機並置,強烈的視覺對比既直觀呈現出人類在末日災難面前的脆弱與渺小,又淋漓盡致地凸顯出人類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偉大精神。
在文化維度,《流浪地球》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科幻敘事,讓人聯想起古人對時間與宇宙的深邃洞察。以精心設計的道具細節為例,關鍵性發動機的核心樣貌參照了中國古代地動儀的設計,太空空間站的外觀則借鑒了古代計時器日晷的樣貌。這些獨具匠心的設計,不僅為影片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蘊,更讓中國觀眾在觀影時,因熟悉的傳統文化符號而倍感親切,極大地增強了文化認同感。
深挖傳統文化內涵,積極探尋具有深度價值的主題探討方向。仍以《靈籠》為例,它不僅在敘事架構和視覺呈現上展現較高水準,更於科幻題材中巧妙融入對人性幽微之處與社會複雜問題的深度剖析,借由科幻故事的外殼,深入挖掘傳統文化中對人性、生存、道德等層面的思考。
故事內核中,不論是生活在“世外桃源”的地面倖存者,還是馬克率領的獵荒者隊伍,都同樣在生死存亡的時刻面臨人性的殘酷考驗。人性善惡的複雜性通過非線性的敘事手法得以強化——碎片化的記憶閃回、時空交錯的真相揭露,使觀眾在懸疑拼圖中逐步理解角色動機,最終拼合出末日世界殘酷而真實的生存圖景。
以技術迭代支撐文化表達,以文化自信驅動技術創新。
從水墨丹青暈染的武俠江湖,到新國潮美學勾勒的神話想像,從以數字技術復活的上古洪荒,到仙俠敘事中灌注的東方哲思,中國動漫影視遊戲產業的崛起已然超越單純的商業成功。
技術的迭代更新,多元的題材與風格,文化符號的深入挖掘,美學風格的多樣呈現,每一幀畫面體現的不僅是創作者們對質量的死磕,更是他們對作品精品化的決心和更加堅定的文化自信。
當技術創新與文化自信形成共振,“破次元”深度融合將在世界舞臺鳴響屬於東方的樂章。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