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Kevin Yao、Joe Cash 和 Ethan Wang 報導 中國11月份的工業產值增長略有加快,但零售額卻令人失望,這使得在決策者為特朗普第二任政府將徵收更多美國貿易關稅做準備之際,要求中國政府加大消費刺激力度的呼聲持續高漲。
這些喜憂參半的數據凸顯了中國領導人在 2025 年之前實現持久經濟復蘇將面臨的挑戰,屆時中國與最大出口市場的貿易關係可能惡化,而國內消費也將持續疲軟。
分析人士說,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誓言對中國商品徵收超過 60% 的關稅,這可能會促使中國政府加快重新平衡其 19 萬億美元經濟的計畫。在此之前,中國已醞釀了二十多年,要從目前以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為主的增長模式過渡到消費驅動型增長模式。
國家統計局週一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11月份工業產值同比增長5.4%,快於10月份的5.3%,高於路透社調查顯示的5.3%的預期增幅。
然而,衡量消費水準的零售額上月以三個月來最弱的速度增長了3.0%,遠低於10月份4.8%的增幅。分析師此前預計增長 4.6%。
上海獨立經濟學家王丹說:“儘管有明顯的持續疲軟跡象,但中國的經濟政策在促進製造商而非消費者方面一直保持驚人的一致性。”
“因此,可以預計生產能力將增強,可能會加劇產能過剩問題,並促使中國企業尋求海外市場。”
1-11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3%,低於預期的3.4%。1 月至 10 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3.4%。
經濟學人智庫高級經濟學家徐天宸說:“對零售銷售不佳的擔憂可能是過度的,因為它是‘雙11’購物節提前開始的結果,而‘雙11’購物節將銷售提前到了10月份。”
他補充說:“如果我們平滑10月至11月的數據,那麼平均增長率應在3.9%左右,高於前幾個月。但消費需求本身並不強勁,它仍然非常依賴政府補貼,政府補貼對月度零售額的貢獻約為1.5-2個百分點。”
中國藍籌股指數下午早盤下跌0.37%,香港恒生指數下跌0.57%。
政策支持承諾
最近幾周,政策制定者已經開始表達他們對2025年的計畫,他們清楚地意識到,特朗普重返白宮將給本已不景氣的經濟帶來相當大的壓力。
上週末,中國央行的一位官員表示,中國央行還有餘地進一步削減銀行必須持有的現金儲備,但上周公佈的信貸數據顯示,過去的寬鬆政策對促進借貸幾乎沒有什麼作用。
部分原因是決策者尚未找到解決長達數年之久的房地產危機的辦法,這場危機拖累了消費者的信心,約有70%的家庭儲蓄都存放在房地產上。
雖然中國新房價格出現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跡象,11 月份的降幅為 17 個月來最慢,但分析人士認為,現在稱其為復蘇仍為時過早。
報導稱,中國政府的政策顧問建議將明年的經濟增長目標維持在5%左右,而房地產行業在高峰時期曾占到中國經濟總量的25%,因此穩定房地產行業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
路透社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預測,明年中國經濟將增長 4.5%,而美國的新關稅可能會使中國經濟增長減少 1 個百分點。
本週一,穆迪評級公司將中國2025年的GDP增長預期從4%上調至4.2%。
在上周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CEWC)上,中國最高領導人承諾提高預算赤字,發行更多債務,並將促進消費作為重中之重。
本月早些時候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批准了 “適度寬鬆 ”的貨幣政策,這是中國 14 年來首次放鬆貨幣政策。
凱投宏觀中國經濟主管朱利安·埃文斯·普裏查德說:“我們認為,11月份的放鬆可能是暫時的,隨著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未來幾個月的經濟增長可能會再次回升。”
“但我們懷疑這種刺激措施只能帶來短暫的改善,尤其是因為一旦特朗普總統開始將他的一些關稅威脅付諸行動,目前的出口需求強勁勢頭就不太可能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