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Stine Jacobsen 和 Nerijus Adomaitis 報導 週二,歐盟委員會提議放寬歐盟對銀行過於嚴格的證券化規則,旨在推動發展不足的證券化市場,釋放資金用於放貸,同時仍保障金融穩定。
這是歐盟執行機構在新舉措下提出的首個委員會提案,旨在更好地整合歐盟 27 國的資本市場,為企業提供更多融資管道,以更好地與中國和美國競爭。
然而,該提案並未解決歐洲企業融資中的債務偏好問題,這對小企業來說尤其成問題——小企業占歐盟企業的絕大多數——它們通常沒有足夠的抵押品來獲得銀行貸款。
該委員會表示,稍後將提出增加股權融資的建議,股權融資被視為更穩定且更有益。
歐盟委員會的這項提案在生效前須得到歐盟各國政府和歐洲議會的同意,其旨在撤銷 2007 年美國次貸危機後對證券化規則所實施的部分嚴格收緊措施。
歐盟金融服務專員瑪麗亞·阿爾布開克表示:“這是導致那場重大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但我們不應將金融工具與其被濫用的情況混為一談。”
她說:“我們已經修訂了 2019 年生效的證券化框架,該框架當時主要側重於確保不存在風險。”她還補充道,過度關注風險規避會抑制整個市場的發展。
她說:“風險就像其他任何事物一樣——如果將風險降為零,那麼所有活動都會停滯。所以現在我們正努力在風險與使用這一工具應帶來的積極成果之間找到更好的平衡。”
釋放銀行資本
證券化意味著銀行可以將對企業和家庭發放的貸款打包,並作為證券出售給投資者,比如保險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
這使得銀行能夠將與貸款相關的風險轉移給投資者,並利用原本預留用於覆蓋該風險的銀行資本發放新的貸款。
但委員會並未就放寬規則可能釋放多少銀行資本或貸款可能因此增加多少給出任何預估。“這無法預測,”一位委員會官員表示。
歐盟委員會表示,證券化市場仍有發展空間,因為在美國,該市場規模約為 14 萬億美元,而在歐盟僅為 1.6 萬億歐元(約合 1.85 萬億美元),仍低於 2008 年美國次貸危機衝擊歐洲時 2 萬億歐元的峰值。
阿爾布開克說:“我們都吸取了教訓,所以現在的框架更加強健了。”“我們仍在確保妥善管理此事,因此設置了資本要求和底線。我們正在降低這些要求和底線,但不會取消。”她說。
在擬議的變革中,投資者將不再需要從自身方面再次核實發行證券的銀行是否滿足所有必要條件。盡職調查也將與風險水準更加相稱。
與涉及公共實體的交易相比,私人交易的文書工作也會減少,所需披露的細節也會更少,透明度要求也會更低。
阿爾布開克表示:“這並非要重蹈引發金融動盪的覆轍。金融穩定絕不能受到威脅,但我們認為,仍有空間更好地加以管理,提高銀行向經濟放貸的能力和效率,同時仍能維護金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