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Tim Hepher, Gilles Guillaume and Michel Rose 報導 法國和德國的政治危機使歐洲苦苦掙扎的經濟實現現代化的努力遭遇挫折,並已使企業更難做出參與全球競爭所需的投資決策。
德國和法國這兩大經濟體幾十年來一直支撐著歐盟的發展,而這兩個國家的政府垮臺正值該地區必須應對唐納德-特朗普重返白宮以及與中國日益加劇的貿易緊張局勢之際。
從面臨中國關稅的法國白蘭地製造商,到等待歐洲電動汽車工業戰略明朗化的德國零部件製造商,現在的時機再好不過了。
在 27 個國家集團中,很少有人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即該地區的經濟必須進行徹底改革,才能創造維持 4.5 億老齡人口所需的財富。但現在的問題是,該地區的政治家們能否做到這一點。
今年,歐盟委託撰寫了一份長達 147 頁的關於該地區經濟薄弱環節的報告,該報告的作者恩裏科-萊塔告訴路透社記者:“法國危機和德國危機絕不能延緩經濟改革的實施。”
他警告說,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總統的政府於週三倒臺–就在德國聯盟內訌幾周之後–對於一個在高債務中掙扎的地區的金融穩定來說是一顆 “潛在的隕石”。
雖然許多歐洲人不會用自己的生活品質和福利安全網來交換美國同胞的生活品質和福利安全網,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歐洲大陸的人均經濟增長率已落後於美國。
從生產率疲軟到分散的資本市場和更廣泛的銀行業都受到指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對其實施的制裁剝奪了歐洲製造商的廉價能源。
隨著極右翼和極左翼政黨的崛起,各國議會和歐盟機構更難達成共識,就歐洲的長期失誤採取行動的前景並不樂觀。
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巨頭博世斯圖加特工廠的工會主席阿克塞爾·佩特魯澤利(Axel Petruzzelli)說:“德國聯合政府倒臺帶來的不確定性對我們來說是毒藥。他的公司正在等待德國工業政策的緊急澄清,尤其是柏林對電動汽車行業的立場,但這要等到二月大選之後。”
在貿易問題上團結一致?
德國漢莎航空公司(Lufthansa)要求降低機場費用,但柏林方面也同樣保持沉默。一位高管表示,漢莎甚至可能將業務轉移到羅馬等成本較低的樞紐。
漢莎航空沒有回應就任何潛在舉動發表評論的請求。
法國噴氣發動機製造商賽峰集團(Safran)上周表示,政治穩定是該公司明年初決定新碳制動器工廠選址的關鍵因素之一,美國和加拿大與法國並列候選名單。
此外,法國議會未能就 2025 年的預算達成一致,這使得今年的預算支出限額將不得不作為緊急權宜之計滾動使用,即使通脹將成本全面推高。
賽峰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利維耶·安德裏斯(Olivier Andries)對記者說:“在國防領域,這將帶來壓力。除此之外,壓力會落到哪里,國防部將如何處理,我也說不清楚。”
歐洲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僅為 1%,隨著工資增長帶動家庭收入增加,人們對明年消費支出的復蘇寄予厚望,但前提是購物者不會開始感到不安。
法國汽車遊說團體 La Plateforme automobile(PFA)的首席執行官馬克莫特雷(Marc Mortureux)說:“這種政治氣候不利於總體消費,尤其不利於新車等重大消費。
歐洲以其開放的、以貿易為導向的經濟而自豪。最直接的挑戰就在貿易領域。”
法國幹邑協會(BNIC)表示,在歐盟宣佈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徵收關稅幾天後,中國於 10 月份對歐洲進口白蘭地徵收反傾銷稅的舉措對該行業來說可能是災難性的。
“不信任投票……絕不能阻止我們許多利益攸關方賴以生存的這些緊急措施,”BNIC 說,他指的是馬克龍解決與中國爭端的承諾。
特朗普威脅要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徵收至少10%的關稅,這是對歐洲團結的考驗,因為歐洲既要決定如何先發制人,又要決定在特朗普實施這些威脅時如何進行報復。
然而,本周歐盟與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和玻利維亞草簽貿易協議時,歐洲貿易政策中所有固有的緊張關係–各個國家都在尋求保護那些對其國內經濟最為關鍵的部門–都殘酷地展現了出來。
該協議被譽為歐盟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貿易協議,如果最終敲定,將使德國在為其汽車和機械培育新市場方面的利益與法國在保護其農業部門免受進口產品衝擊方面的利益對立起來。
目前,巴黎和柏林的政治風雲變幻使其最終命運更加撲朔迷離。用一位法國外交人士的話說“這還不是故事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