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Ahmad Ghaddar 報導 據行業數據和分析師稱,由於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在內的歐佩克+成員國尋求提高收入和市場份額,歐佩克+成品油出口量創下歷史新高,削弱了該組織原油產量削減的影響。
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國組成的歐佩克+集團商定的供應目標側重於未提煉原油的生產。
這意味著,如果個別成員國擁有足夠的煉油能力,它們可以在不違反對集團承諾的情況下增加燃料產品的出口。
來自 Kpler 和 OilX 的數據顯示,海灣歐佩克+成員國伊拉克、科威特、阿曼、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海運燃料出口量在 2024 年創下歷史新高,平均達到 551 萬桶/日,比上一年高出 7% 以上。
Kpler分析師安東·帕夫洛夫說:”很多國家意識到,出售成品油……比出口原油能賺更多錢。 ”
歐佩克或這五個國家的相關當局沒有立即發表評論。
分析師說,精煉燃料供應的增加意味著全球市場整體供應量的減少幅度要小於原油供應協議所顯示的幅度,從而降低了原油供應削減的影響。
Rystad能源公司的分析師Mukesh Sahdev說:“換句話說,以等量原油計算,進入市場的石油比需要的要多。”
分析師說,由於中國需求增長乏力,成品油供應增加是過去兩年拖累油價的因素之一。本月油價已跌至 70 美元左右,低於許多歐佩克成員國平衡預算所需的水準。
煉油投資
海灣歐佩克+產油國在過去十年中投資數十億美元發展下游石油工業,從而提高了煉油能力。
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將其國內煉油能力從 2009 年的 650 萬桶/日提高到 2023 年的 910 萬桶/日。
歐佩克預測,到 2029 年,在中東、亞太地區和非洲的推動下,全球煉油能力將增加 630 萬桶/日。
根據 Kpler 和 Vortexa 的數據,2024 年這五個國家的海運原油出口量比上年減少 71.3 萬桶/天,降至 1454 萬桶/天。這是這些國家和其他三個歐佩克+成員國去年減產 220 萬桶/日的結果。
根據路透社基於 Kpler 和 Vortexa 數據的計算,考慮到石油產品出口量增加 37.4 萬桶/日,原油出口量減少 71.3 萬桶/日,這五個國家去年向市場的實際石油運輸量減少了 33.9 萬桶/日。
歐佩克+”成員國自 2022 年底以來達成一系列協議,抑制了 585 萬桶/日的原油產量,約占全球需求的 5.7%。歐佩克計畫從 4 月份開始解除部分最新的減產措施。
市場份額
分析師說,儘管原油減產,歐佩克+國家仍通過增加燃料出口擴大了市場份額。
中東向歐洲出口更多柴油,以替代 2022 年因西方制裁而損失的俄羅斯供應,這打擊了歐洲煉油廠去年的利潤率。
這導致該地區煉油廠永久性關閉。
由於利潤疲軟,預計今年歐洲和美國將永久關閉約 100 萬桶/日的煉油能力。分析師說,這種關閉有利於歐佩克+生產商,因為它們可以在燃料市場上獲得更大的份額。
Rystad Energy分析師帕特裏西奧·瓦爾迪維索說:“我們認為,歐佩克+可能會推動全球煉油廠大幅關閉,以保護未來的產品市場份額。”
除國內投資外,海灣地區最大的歐佩克產油國近年來還增加了國際煉油和下游資產。
2022 年,阿美石油公司收購了波蘭煉油商 PKN Orlen 旗下 Lotos 工廠 30% 的股份,同時還擴大了在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的煉油業務。
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的國際投資部門 XRG 收購了德國化學品製造商科思創的大部分股份。
促進燃料出口的戰略使海灣歐佩克+國家能夠向更多市場供應燃料,而不僅僅專注於原油運輸。
“當您既是原油生產商又是煉油商時,您就可以為全球市場提供服務:可以向亞洲出售液化石油氣和石腦油,向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售汽油,向歐洲出售柴油和航空燃料。”FGE能源分析師Iman Nasseri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