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第二批沙戈荒專案哈密玉山風電場並網,新疆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億千瓦大關,占到全疆電力總裝機的55%,成為新疆第一大電源。截至12月30日,新疆年內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3557萬千瓦,位居中國第一。
新疆作為國家確定的“三基地一通道”、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在中國能源發展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近年來,新疆持續加快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重大水電專案和抽水蓄能專案建設。當下的新疆,正以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為牽引,推動新能源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更好服務大局。
新疆利用得天獨厚的“風光”優勢,發出源源不斷的“綠電”。開闢疆電外送新通道,提升跨區送電能力。在建成750千伏哈密至敦煌、煙墩至沙洲交流通道,±800千伏哈密南至鄭州、±1100千伏昌吉至古泉直流四條外送通道基礎上,加快推進哈密—重慶特高壓直流三通道建設,該工程新疆段成為沿線五個省份中首個全線貫通的省份。
目前,新疆電網已形成“內供五環網、外送四通道”的主網架格局。按照規劃,“十四五”末將形成“內供七環網、外送五通道”的主網架格局,為新疆能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注入強大動能。據悉,截至2024年11月底,新疆累計外送電量超過8500億千瓦時,新能源外送電量占到三成,越來越多的“綠色”電力正被輸送到各地,優化著當地的能源結構、改善著群眾生活。
除此之外,新疆加快電網建設,提升資源優化配置能力,通過建強疆內骨幹網架,提升斷面輸送能力。年內建成投運13項750千伏輸變電工程,推動構建南疆750千伏電網大環網和形成北疆環網。截至目前,新疆電網成為中國750千伏變電站最多、750千伏線路最長的省級電網,實現了新疆東部與西部、南疆與北疆在晝夜季節上風光互補、電力互濟。
為適應新能源發展帶來的新變化,中國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立足新疆發展定位和能源資源優勢,全力服務新能源“接得上”“送得出”“用得好”。加強電網規劃與能源、產業、國土空間等規劃銜接,實施主配網、全電壓等級一體化規劃。探索開展智能微電網、“新能源+調相機+儲能”“光伏+光熱+抽蓄+儲能”等試點,推進新能源與電網協同友好發展,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隨著新型電力系統的加快構建,新疆不斷推動新型儲能多元發展。截至11月底,新疆新型儲能並網裝機規模達到817.5萬千瓦,位居中國第一。今年前11個月,新疆新型儲能充電量39.5億千瓦時,放電量34.1億千瓦時,新疆新型儲能利用小時數達1569小時,是2023年同期的4.1倍,新能源利用率提升3.4個百分點。同時,新疆建強數智化配電網,推進火電靈活性改造,依託大數據技術,精細化安排機組和電網運行方式,提高新能源預測精度,提升電網對新能源的接納、消納能力和調峰、頂峰能力,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安全穩定保障。
為了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新疆發揮電力市場作用,統籌省內、省間兩級市場,2024年新疆首次實現“綠電進京”“綠電進閩”,新能源消納範圍擴至中國22個省份。截至11月底,新疆年內通過內供外送消納新能源電量達到1079.5億千瓦時,新能源消納規模創歷年新高。
在電網的強力支撐下,新疆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新能源基地得到快速發展,集中建成了哈密、昌吉、烏魯木齊3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和10餘個百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新能源專案加快建設帶來的投資效應明顯,前三季度,新疆新能源專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2.6%,拉動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5個百分點,為推動新疆經濟增長提供了堅實支撐。
隨著“十四五”末各光伏、風電場站的陸續建成並網,以及新疆第三條特高壓疆電外送通道——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建成投運,新疆新能源裝機規模和占比將再創新高,新疆也將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新能源外送基地。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