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普勒斯位於地中海的心臟地帶,有“地中海的璀璨明珠”之稱,島上自然風光旖旎,還有很多珍貴的歷史遺跡,蘊藏著深厚的人文歷史。
作為這個美麗島國上的唯一一所華文學校,賽普勒斯中文學校不僅有華裔學生,還吸引了很多當地人來學中文。近日,賽普勒斯中文學校校長韓梅梅分享了在當地從零開始辦華文教育的故事。
賽普勒斯華人移民歷史僅有三四十年,隨著華二代達到學齡,中文教育需求日益迫切,韓梅梅最初聯合幾名家長開了一個小型的週末中文班。2012年前後,當地華裔學齡兒童已有近百人,韓梅梅萌生了辦一所華文學校的想法。
“當時,我們面臨沒有場地、沒有教材、沒有老師的‘三無困境’。華僑華人居住分散且總數不多,進一步增加了辦學難度。”韓梅梅說。
首先解決場地問題。韓梅梅第一時間想到了賽普勒斯首都尼科西亞的市政廳。她帶著辦學方案與市政廳負責人溝通,著重闡述希望為華裔孩子創造學中文的機會。出乎意料的是,對方不僅同意提供場地,還承諾給予部分經費支持。
2012年5月,賽普勒斯中文學校在尼科西亞市政廳的綜合服務中心開辦。起初,學校僅在週末上課,老師們利用業餘時間教學。
2015年,韓梅梅辭去在賽普勒斯弗雷德裏克大學的工作,將全部精力投入中文學校。2016年8月,市政廳援助專案結束,學校在市中心的住宅區租下一棟小樓,轉為每週一至週六全日制授課。
“小樓當時很破敗,牆面開裂,牆皮脫落。我們自己粉刷牆體,又裝上一盞盞燈、擺上一張張桌椅,小樓慢慢有了學校的樣子。”韓梅梅說,最終她和同事們佈置出7間教室、1間綜合教室,院子裏還添置了兒童滑梯、蹺蹺板等遊樂設施,供孩子們課間玩耍。
賽普勒斯中文學校現有近200名學生,學生年齡跨度很大,從2歲半到60歲都有。除幼兒、小學和中學組外,學校還特別開設成人組。成人組學員都是對中華文化感興趣的當地民眾,他們中有律師、會計、教師等。
韓梅梅介紹,學校採取小班教學模式,按照學生年齡段和中文水準分班,老師根據學生情況採用不同的教材和教法;師資方面,已形成由7名中文教師和1名文化課教師組成的團隊,教師均具備專業背景,並通過定期教學研討、專項培訓來實現能力進階。
“學校創辦之初只有華裔學生,有的當地家長想讓孩子學中文,卻又擔心週末上課會增加孩子的負擔。但看到華裔學生的進步以及教職員工的投入後,當地家長的態度出現轉變。現在,學生中,華裔和非華裔各占50%,當地學生對學中文的熱情越來越高,暑期後我們開學稍晚,便常有孩子迫不及待地問家長何時複課。”韓梅梅說。
“有一名俄羅斯裔女孩從4歲就來學校學中文,已堅持10年,現在她的中文聽、說、讀、寫能力都非常優秀。”韓梅梅說,還有一名當地孩子已經學了4年中文,曾代表賽普勒斯參加全球“漢語橋”總決賽並獲獎,如今她已大學畢業,正準備到中國進修中文。
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賽普勒斯中文學校也注重將語言學習和文化傳承深度結合,開設了圍棋、書法、國畫、舞蹈等中華文化課程。
2019年,學校在賽普勒斯第二大城市利馬索爾市開設分校。韓梅梅說:“此前,利馬索爾的學生每週由家長開車送到尼科西亞上課,這樣堅持了好幾年,開設分校是為了讓這些孩子免於奔波。目前,分校已有5個班共30多名學生。2024年9月,我們又在賽普勒斯第三大城市拉納卡市建立了一所分校,目前有20餘名學生。”
2021年,賽普勒斯中文學校與當地一所幼稚園合作,為幼稚園的50多名兒童教授中文,經過一個學年的學習,孩子們可以用中文進行簡單對話。學校還與利馬索爾和拉納卡的幾所中學和小學合作,在學校開設中文課程。
談及未來發展,韓梅梅說,學校將幼兒中文教育作為重點方向之一,計畫拓展與當地幼稚園的合作;同時,將持續強化師資建設與教學場地升級,並推動與當地教育體系接軌;此外,還將積極組織師生參與社區活動,助力華人家庭融入當地主流社會。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