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Joyce Lee 和 Valerie Volcovici 報導 週一,各國在就遏制塑膠污染的全球條約進行談判時未能達成一致,100 多個國家希望設定生產上限,而少數石油生產國只準備針對塑膠垃圾。
在韓國釜山舉行的聯合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INC-5)第五次會議旨在達成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條約。
然而,各國在條約的基本範圍上仍存在很大分歧,只能同意推遲關鍵決定,並在稍後日期恢復被稱為 INC 5.2 的會談。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說:”顯然,分歧依然存在。”
分歧最大的問題包括為塑膠生產設定上限、管理塑膠產品和相關化學品,以及為幫助發展中國家執行條約提供資金。
巴拿馬提出的一個方案得到了100多個國家的支持,該方案將為實現全球塑膠減產目標開闢一條道路,而另一個方案則不包括生產上限。
會議主席路易斯·瓦亞斯·巴爾迪維索在發佈的修訂檔中明顯存在分歧,該檔可能成為條約的基礎,但在最敏感的問題上仍存在諸多選項。
盧旺達環境管理局局長朱麗葉·卡貝拉說:”一項……僅依賴自願措施的條約是不可接受的。現在是時候了,我們應該認真對待這個問題,談判達成一項符合目的、不會失敗的條約。”
沙烏地阿拉伯等少數石化生產國強烈反對減少塑膠生產的努力,並試圖利用程式性策略拖延談判。
沙烏地阿拉伯代表阿蔔杜勒·拉赫曼·阿爾·瓜伊茲說:”從來沒有達成過任何共識。儘管我們一直堅持認為這些條款不在檔範圍之內,但有幾條似乎還是莫名其妙地(寫入了檔)”。”
據數據提供商Eunomia稱,中國、美國、印度、韓國和沙烏地阿拉伯是2023年的五大主要聚合物生產國。
根深蒂固的分歧
如果能克服這些分歧,該條約將成為自2015年《巴黎協定》以來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最重要協議之一。
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的 COP29 峰會剛剛結束幾天,就發生了推遲的情況。
在巴庫,各國制定了每年籌集 3000 億美元氣候資金的全球新目標,但小島嶼國家和許多發展中國家認為這一協議遠遠不夠。
沙烏地阿拉伯在程式上玩弄花招,導致氣候談判進展緩慢–該國反對在協議中加入重申先前承諾的措辭,即從化石燃料過渡到其他燃料。
一些談判代表說,少數國家挾持了談判進程,避免了聯合國協商一致程式所需的妥協。
塞內加爾國家代表謝赫·恩迪亞耶·西拉稱,去年在巴黎舉行的第二輪談判中達成的協議,即在整個談判過程中不進行投票表決是一個 “大錯誤”。
代表塑膠製造商的國際化學協會理事會(ICCA)理事會秘書克裏斯·賈恩說:“這一結果凸顯了在全球範圍內解決塑膠污染問題的複雜性,以及進一步審議以達成一項有效、包容和可行的條約的必要性。”
環保組織GAIA表示:“下一屆國際塑膠大會能否取得第五屆國際塑膠大會未能取得的成功,幾乎沒有任何保證。”
到 2050 年,塑膠產量將增加兩倍,在空氣、新鮮農產品甚至母乳中都發現了微塑膠。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2023 年的一份報告,塑膠中令人擔憂的化學物質超過 3200 種,該報告稱婦女和兒童尤其容易受到這些化學物質毒性的影響。
儘管推遲了談判,但幾位談判代表仍表示急需恢復談判。
“每推遲一天都是對人類的傷害。推遲談判並不能推遲危機。”巴拿馬代表團團長胡安·卡洛斯·蒙特雷·戈麥斯周日說。
“當我們再次召開會議時,賭注將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