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華龍一號核電基地迎來新年“開門紅”。記者從中核集團獲悉,2025年1月1日0時17分,經過168小時滿功率連續運行考核,福建漳州核電1號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行,這是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的重要進展。
漳州核電基地是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的起點,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其中4臺機組已開工建設。其中,漳州核電1號機組於2019年10月16日開工建設,歷經1800多個日夜,數萬名核工業建設者參與建設,在確保安全品質的前提下,順利完成機組土建、安裝、調試、裝料、並網發電等重要里程碑,成功投入商業運行。
華龍一號漳州核電1號機組投入商運。
華龍一號是中國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滿足全球最高安全要求和最新技術標準。目前,華龍一號國內外在運在建機組總數達到33臺,是全球在運在建機組總數最多的三代核電技術。據瞭解,華龍一號每臺核電機組每年發電超100億度,能夠滿足中等發達國家100萬人口的年度生產和生活用電需求。
漳州核電由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601985.SH)投資控股。漳州核電1號機組投運後,中國核電控股在運核電機組數增至26臺,裝機容量由2375萬千瓦增至2496.2萬千瓦。
目前,核電在國內發電量中的占比僅5%左右。業內普遍認為,作為可替代煤電機組承擔電力基荷的主力機型,核電將在能源結構調整和應對氣候變化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2024年,江蘇徐圩等5個核電專案、共11臺機組獲得核准。澎湃新聞梳理發現,在“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主基調下,近年來國內核電審批穩步推進。2022年、2023年,均有10臺核電新機組在年內獲得核准。
在日前舉行的2025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披露數據:截至2024年,我國在運和核准在建核電機組102臺、裝機約1.13億千瓦,規模升至世界第一。2025年,我國將核准開工一批條件成熟的沿海核電專案,穩步推進在建核電工程建設。到2025年底,在運核電裝機達到6500萬千瓦左右。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