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正在拉動上游尼龍新材料的需求增長。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國內外入局和擴產尼龍行業的企業日漸增多。
巴斯夫6月13日宣佈其位於法國沙蘭佩的世界級己二胺(HMD)工廠正式投產,年產能提高到26萬噸。該工廠於2022年開始建設,是巴斯夫在歐洲佈局尼龍66業務的關鍵環節。
此前,巴斯夫還宣佈將收購道默化學在Alsachimie合資企業中49%的股份,使其成為全資子公司。Alsachimie主要生產聚醯胺的基礎前體,包括KA油、己二酸和己二酸己二胺(AH鹽),此次收購有助於巴斯夫進一步整合尼龍66價值鏈中的關鍵原材料。
與此同時,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在6月6日宣佈其研發的國內首套產能10萬噸/年艾斯安裝置正式投產。該集團表示,這標誌著國內尼龍66關鍵原材料被“卡脖子”的局面實現了重大突破,將有效保障我國尼龍產業鏈安全,並助力重構我國尼龍產業。
己二胺主要用於生產聚醯胺(PA,俗稱尼龍),如尼龍66、尼龍6等。其中,尼龍66是尼龍家族中技術最為成熟、應用最為廣泛的新材料之一,具有耐磨損、耐高溫、親膚性等優異性能,被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子電器、工程機械、儀錶儀器、服裝紡織、航空航太等國民經濟的重要領域。
據HIS報告,全球尼龍66消費中約41%用於合成纖維,59%用於工程塑膠。在工程塑膠領域中,汽車(45%)、電氣和電子(16%)、工業機械(11%)領域占比較高。在“以塑代鋼”的材料輕量化趨勢下,尼龍66在新能源電動車上的平均使用量大幅增加,特別是在電池和熱管理系統中的應用。
目前,尼龍66的生產主要集中在美國、義大利、德國、日本、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全球主要生產商包括英威達、奧升德、巴斯夫、神馬股份等,行業集中度較高,頭部前五的公司產能占全球市場份額約80%。
全球尼龍66消費主要集中在中國。據華安證券研究所預測,中國乃至亞太地區已成為全球尼龍66的增長驅動力,2024年該區域的需求量仍占全球50%以上。預計2025年尼龍66全國需求量約132萬噸,2021-2025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5%;到2030年全國需求量將在288萬噸,2026-2030年年均複合增速為17%。
隨著上游關鍵原料國產化的突破,國內尼龍行業迎來了密集的專案規劃和投產。2024年7月,新和成(002001)宣佈將投資百億元在天津南港工業區建設尼龍新材料專案,包括50萬噸/年己二腈-己二胺專案和40萬噸/年尼龍66專案。同年12月,華魯恒升(600426)公告其尼龍66高端新材料專案己二酸裝置已打通流程,進入試生產階段,該裝置達產後可新增己二酸產能20萬噸/年。
2025年1月,隆華新材(301149)公告其全資子公司隆華高材尼龍66一期專案4萬噸/年生產裝置已建設完成,各生產線逐步進入試生產階段,部分產線已產出合格產品。此前,隆華新材還宣佈以隆華高材為專案實施主體,在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化工產業園區投資建設108萬噸/年尼龍66專案,專案總投資約73億元。
據卓創資訊數據,截至2024年末,國內尼龍66總產能為127萬噸,未來五年新增規劃產能將達到454.4萬噸。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