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Gleb Bryanski 報導 中東局勢的緊張升級將加速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天然氣談判,預計今年內將達成協議,俄羅斯政府中國事務智庫負責人表示。
俄羅斯一直尋求達成協議,建設“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每年向中國輸送500億立方米天然氣,但雙方尚未就條款達成一致。
“隨著中東局勢的急劇升級,中國增加從北方進口天然氣是有利的,”莫斯科中國與當代亞洲研究所所長基裏爾·巴巴耶夫表示。
以色列和伊朗週二連續第五天相互攻擊,這增加了中東地區進一步動盪的風險,並可能導致該地區石油和天然氣供應中斷。
“天然氣協議的問題將再次浮出水面,因為該協議能夠保證中國獲得穩定的能源供應。在當前條件下,到今年年底,我們將看到關於‘西伯利亞力量-2’的決定,”巴巴耶夫補充道。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將於9月初訪問中國,參加紀念二戰戰勝日本周年慶典。
此次訪問緊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對莫斯科的訪問。
巴巴耶夫所在的智庫參與了普京行程的籌備工作,他表示此次訪問將充滿政治和經濟討論。
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幫助俄羅斯應對了2022年入侵烏克蘭後西方國家實施的制裁。
相互理解
2023年俄中貿易額增長26%,但2024年僅增長1.9%。
2025年前四個月貿易額下降7.5%,但巴巴耶夫表示,新的能源和農業出口協議可能在今年提振增長。
他指出,2024年因西方對中資銀行實施次級制裁威脅而導致的跨境支付問題已有所緩解,這曾加劇俄中關係緊張。
“我們與中國合作夥伴達成共識,資金流動需低調處理。相關事宜曝光越少,支付流程越順暢。中方正與我們合作,新機制運行良好,”巴巴耶夫說道。
本周,中國官員及企業高管代表團將出席俄羅斯主要經濟會議——聖彼得堡經濟論壇,並參與與普京的專題討論。
巴巴耶夫指出,中國投資者活躍於農業、石油天然氣加工、食品、物流及造紙等領域,但他們常通過中間商運作,其存在往往未在統計數據中體現。
“中國投資者正以非常謹慎的態度進入俄羅斯市場,並通過與俄企成立合資企業、以新品牌運營等方式,儘量避免讓自身存在過於顯眼,”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