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Maha El Dahan 報導 以色列的大規模空襲行動旨在做的不只是摧毀伊朗的核離心機和導彈能力。以色列、西方和地區官員表示,其目標是摧毀最高領袖阿裏·哈梅內伊政府的根基,使其瀕臨崩潰。
消息人士稱,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希望伊朗被削弱到不得不做出根本性讓步,永久放棄其核濃縮計畫、彈道導彈計畫以及對該地區武裝組織的支援。
他還希望讓哈梅內伊政府陷入癱瘓。一位高級地區官員表示,此次行動旨在“耗盡該政權投射力量和維持內部團結的能力”。
伊朗伊斯蘭政府正面臨自1979年革命以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甚至1980年至1988年的伊朗-伊拉克戰爭也未對神職人員統治構成如此直接的威脅。作為中東地區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以色列可憑藉無人機和先進F-35戰鬥機對伊朗境內任何目標實施打擊,並通過摩薩德特工執行暗殺行動及運用網路戰技術。
近日,以色列已將打擊目標擴大至德黑蘭的政府機構,包括員警總部和國家電視臺總部。據四位政府和外交消息人士透露,內塔尼亞胡政府正計畫進行至少兩周的密集空襲,但具體節奏取決於清除伊朗導彈庫存和發射能力所需的時間。
曾擔任美國多屆政府中東特使和顧問的丹尼斯·羅斯認為,伊朗正感受到壓力,可能在空襲消滅了哈梅內伊的親信圈、破壞了核設施和導彈基地、並擊斃了多名安全高官後,正逐步走向談判桌。
“我認為該政權確實感到脆弱,”現任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研究員的羅斯表示。儘管他堅持認為以色列的主要目標是摧毀伊朗的核與導彈計畫,但羅斯承認,若政權因此垮臺,“以色列不會感到遺憾”。
儘管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近期語氣強硬,但若德黑蘭能提出可信的協議路徑,他很可能接受,羅斯表示。
然而,鑒於德黑蘭在與美國的前六輪核談判中未作任何讓步,華盛頓需要伊朗提供明確保證,確保其目標(包括永久放棄鈾濃縮)得以實現,才會支持停火。
“我認為這對他們來說代價會很高,”他說。
對於伊朗來說,有一個關鍵的考量:讓86歲的哈梅內伊體面地退場,兩名伊朗消息人士表示。如果剝奪他的尊嚴或生存前景,他可能會選擇全面衝突,他們補充道。
在特朗普週二在社交媒體上要求伊朗“無條件投降”後,哈梅內伊在電視講話中承諾,任何美國對伊朗的軍事干預都將遭到“不可挽回的破壞”。
近日,內塔尼亞胡也公開提出了政權更迭的前景,承諾伊朗人“解放的日子即將到來”。
地區各國政府擔心局勢可能失控,將使伊朗——這個擁有9000萬人口、橫跨中東和亞洲的民族多元化國家——陷入混亂,或引發一場可能蔓延至其邊境以外的衝突。
“你不能通過武力來重塑該地區,”阿聯酋總統顧問安瓦爾·加爾加什表示,“你可能解決一些問題,但會製造其他問題。”
伊朗被孤立
伊朗長期以來通過代理人從幕後發動戰爭的策略,在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襲擊後,遭以色列進攻而崩潰。其“抵抗軸心”聯盟土崩瓦解:哈馬斯在加沙被擊潰,黎巴嫩真主党遭受重創,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被叛軍推翻,葉門胡塞武裝陷入守勢。
被視為德黑蘭盟友的俄羅斯和中國則保持中立,使伊朗在西方國家決心終結其地區影響力與核野心的背景下陷入孤立。
“伊朗面臨的不僅僅是以色列,”華盛頓特區中東研究所伊朗專案主任亞曆克斯·瓦坦卡表示,“它正與美國和歐洲國家對峙。”
儘管遜尼派阿拉伯海灣國家公開譴責以色列的空襲,但利雅得和阿布扎比的領導人——這些長期以來與美國結盟的國家——私下裏可能歡迎其什葉派對手的削弱,因為後者的代理人曾襲擊過海灣地區的重要基礎設施,包括石油設施,分析人士表示。
從軍事角度來看,德黑蘭的選擇有限。以色列控制著伊朗上空的制空權,已基本摧毀了伊朗的防空系統。據信,伊朗大部分彈道導彈儲備已被以色列空襲損毀,而其發射的約400枚導彈大多被以色列多層防空系統擊落。
“當導彈用盡時,還剩下什麼?”瓦坦卡問道。
但由於伊朗反對派勢力分散,且強大的革命衛隊(IRGC)內部沒有分裂跡象(該組織擁有近25萬名戰士,包括巴斯基民兵志願者),伊朗統治精英輕易崩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德黑蘭街頭未出現大規模抗議活動,許多伊朗人對以色列的襲擊表示憤怒。官員們表示,在沒有地面入侵或國內起義的情況下,伊朗政權更迭仍遙不可及。
週二,特朗普對哈梅內伊發出含蓄威脅,稱美國情報部門掌握其行蹤,且目前無意殺害他。
以色列9月刺殺真主党領導人哈桑·納斯魯拉使該黎巴嫩組織陷入混亂,但地區官員和觀察人士警告稱,刺殺年邁的哈梅內伊不會產生同樣的影響。
“真正的權力現在掌握在他兒子莫賈塔巴和伊斯蘭革命衛隊手中,儘管失去了關鍵指揮官,但該組織仍深深植根於政權之中,”一位地區消息人士表示。“他們仍是政權的脊樑。”
刺殺哈梅內伊——這位數百萬什葉派穆斯林的宗教領袖——可能引發重大反彈。
喬納森·帕尼科夫(Jonathan Panikoff)——特朗普首任任期內美國中東事務副國家情報官——表示,若以色列的行動確實引發伊朗政權更迭,至少初期可能導致更強硬的政府上臺。
“接替神權伊朗政府的不是民主,而是伊斯蘭革命衛隊統治的‘伊斯蘭革命衛隊斯坦’,”現任大西洋理事會智庫成員的帕尼科夫說,“以色列可能會發現自己陷入一場永無止境、持續不斷且遠比以往激烈得多的戰爭,這場戰爭不再隱蔽。”
以色列需要美國
羅斯表示,下一步行動取決於特朗普,他必須決定是否通過軍事干預迫使伊朗就範。
以色列官員承認,要摧毀伊朗的核能力——這些能力隱藏在德黑蘭郊外像福爾多這樣的地下要塞中——以色列需要美國提供其最大的穿透式炸彈。
另一方面,如果特朗普宣佈與伊朗達成核協議的停火協議,內塔尼亞胡不會反對,只要他能可信地聲稱德黑蘭對以色列的威脅已根本性削弱。
近日,特朗普對伊朗的語氣有所強硬,既發出隱晦的軍事威脅,又留有談判的可能性。
“沒人知道我會做什麼,”他週三對記者說,並補充稱伊朗官員已就談判事宜與他聯繫。“現在有點晚了。”
羅斯表示,對伊朗的訊息很明確:儘快啟動 serious 談判,否則將面臨比當前更糟糕的軍事局勢。
華盛頓民主防務基金會首席執行官馬克·杜博維茨表示,他認為特朗普最終希望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但可能會允許以色列有更多時間推進其軍事行動,以增強美國在談判桌上的籌碼。
杜博維茨作為特朗普政府在伊朗政策上諮詢的專家指出,以色列的主要目標似乎是盡可能推遲伊朗核計劃的進展。其中核心是通過刺殺核科學家和武器專家來削弱其人力資本,杜博維茨稱其團隊已識別出10至12名可能正被以色列追捕的目標。
與此同時,以色列的反對黨派和公眾都支持內塔尼亞胡,使他有權推進這一困難的行動,儘管伊朗導彈已擊中以色列領土。以色列正在距離本土1500至2000公里的地方行動,面臨複雜且昂貴的後勤需求。
“這是數學問題,”一名以色列消息人士表示。“他們發射多少枚導彈。我們摧毀多少枚。我們能堅持多久。”
以色列的空襲已擊斃所謂“武器化小組”的關鍵成員——以色列指控該小組負責將濃縮鈾轉化為實際核彈——並削弱了伊朗生產遠程導彈的能力。
以色列領導人認為,這為美伊達成一項解決以色列紅線的協議創造了條件。
以色列議會外交與國防委員會主席、執政的利庫德黨重要成員尤利·埃德爾斯坦告訴記者,如果華盛頓和主要歐洲國家通過外交手段施壓並制定明確的退出計畫,“他們可以防止這場戰爭出現不必要的升級。”
危險的權力真空
如果衝突升級,地區官員擔心,哈梅內伊政府的崩潰不會帶來民主,而是導致分裂——更糟糕的是:由伊朗邊緣化少數群體(阿拉伯人、庫爾德人、阿塞拜疆人、巴哈伊教徒、俾路支人和基督徒)引發的內戰可能在危險的權力真空下爆發。
“而這,”一位海灣消息人士警告說,“沒有人準備好應對。”
阿聯酋外交部指示路透社查看其譴責以色列對伊朗發動空襲的聲明。沙烏地阿拉伯和卡塔爾政府媒體辦公室未回應置評請求。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在本周的七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重申了這一警告,稱強行改變伊朗政權將帶來混亂。他以2003年美國領導的伊拉克入侵和2011年北約支持的利比亞干預行動的失敗為例,作為警示。
中東研究所的瓦坦卡警告稱,德黑蘭政府崩潰的衝擊波不會止於伊朗邊境。
“一個動盪的伊朗,”他補充道,“可能從阿塞拜疆到巴基斯坦引發動盪。其崩潰將在整個地區產生連鎖反應,動搖脆弱國家並重新點燃沉睡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