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近日報導,中國“銀髮經濟”正越“玩”越興旺。
玩投壺、擲沙包、拼七巧板……在北京通州廣通社區的老人活動室裏,銀髮族們在各種桌遊和玩具中開始了一天的樂齡生活。
有人在遊戲師指導下解鎖“燒腦”的傳統益智遊戲九連環,也有些人在各種各樣的棋盤前對弈。老人們全神貫注,就像認真做功課的小學生。
在中國老齡化進程加快之際,年齡在60歲至69歲之間的低齡老年群體,生活相對富足,身體也普遍健康。他們對社交娛樂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尤為強烈,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成為生活剛需。
老年大學一位難求,面向中老年的琴棋書畫、健康養生等各種興趣培訓班百花齊放,就連一直被認為是孩童專屬的玩具遊戲,也開始走進老人的生活。
“老有所玩”品牌創始人、北京老有索玩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德龍,2020年在通州租下一處臨街店鋪經營老人玩具店,希望以此在銀髮經濟中分得一杯羹。
宋德龍曾從事與老人產品相關的廣告業務,他接受採訪時說,不少企業,包括食品、藥品、保健品以及日用品的廠家都來做廣告,但“唯獨沒有玩具”。
長期以來,玩具被認為是孩童健康成長的必需品,與老人的生活似乎沾不上邊。雖然很多玩具需要動手動腦,有利於老人改善大腦靈敏度,但中國大多數老人幾乎沒有買玩具和玩玩具的意識,就連玩具廠家也忽略了老人的需求。
宋德龍說,市場上專門針對老人的玩具太少了,他不得不指導一些玩具廠家對兒童玩具進行改造。
在他看來,老齡化趨勢下,老人玩具市場廣闊,應用場景無所不在,不僅適用於大城市的獨居老人,偏遠鄉村的老人也需要玩具的陪伴。他說:“很多老年人缺乏興趣愛好,玩具遊戲是最容易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的做法。”
近年來,宋德龍摸索改造出數十種適老玩具,也培訓出一批老人遊戲師。在他手把手的教授下,老人們改變了對玩具的認知,老人玩具也跟著他走進社區、養老院以及老年教育機構。
玩具遊戲只是中國新一代銀髮族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一個選項。學唱歌、走T臺、學理財等各種興趣學習,也成為他們的潮流生活方式。這些愛學習、愛生活的新一代銀髮族,不僅為KTV、旅行社和培訓機構帶來新的商機,也成為各路資本爭搶銀髮賽道時瞄準的對象。
據媒體報導,中老年線上興趣社區“紅松”已獲得億元級融資,中老年興趣學習品牌“明椿學社”也完成了數千萬元的獨立融資。
老年玩具設計團隊負責人何春暉受訪時說,很多中國傳統益智類玩具遊戲都可以做適老化改造。老人玩具的特點主要是簡單好玩,有一定的競爭機制,能讓人從中找到樂趣並進行社交,“有的遊戲高手,能從中找回退休脫離社會身份後的價值感”。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