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聯社11月29日播發題為《中國老齡人口助推“銀髮經濟”繁榮》的報導。報導編譯如下:
每週三,退休人員張智麗(音)都會乘坐一小時公車前往一個教育中心。在一間坐滿了退休人員的教室裏,她沉浸在非洲鼓的韻律節奏中。他們整齊劃一地拍打著鼓面,每一個節拍都讓她精神振奮。
71歲的張智麗在北京的“老年大學”找到了快樂和新朋友。除了非洲鼓課程,這位退休小學教師還參加了社交舞蹈課程,本學期兩門課程的學費合計約為2000元人民幣。看到自己在舞蹈課上姿態挺拔,讓她信心倍增。下課後,她會和朋友們一起出去玩。
她說:“當我們老了,我們需要什麼?那就是愛我們自己。”
許多中國老年人不再選擇傳統的養老院。這推動了面向老年人的大學、家庭護理服務和老年社區的蓬勃發展。儘管一些服務提供商難以實現盈利,但他們堅持了下來,因為他們看到了這個不斷增長市場的前景。
中國的人口正在迅速老齡化。去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97億人,約占其總人口的五分之一。預計到2035年,這一數字將超過4億,占中國總人口的30%以上。
中國國家資訊中心研究員胡祖銓表示:“目前中國‘銀髮經濟’處在加快發展階段,‘銀髮經濟’規模約7萬億元,占同期GDP比重約為6%。預計到2035年,中國‘銀髮經濟’規模將達到30萬億元左右,占同期GDP比重約為10%。”
孝道觀念在中國根深蒂固,大多數老年人退休後喜歡在家養老。許多退休人員還幫助照顧自己的孫輩。
60歲的蔡桂霞(音)說,她在非洲鼓和模特課程中找到了成就感。她認為自己在傳統的養老院裏會感到“被遺棄”,所以寧願雇一個家政服務員。
擁有兩所護理機構的劉秀琴(音)看到了這些需求帶來的商機。
劉秀琴投資了80多萬元人民幣在北京開辦了一所學校。蔡桂霞和張智麗是該校學生。她們在這裏學習舞蹈、歌唱、瑜伽和模特培訓課程,每學期每門課程的學費約為1000元。在課堂之外,劉秀琴的團隊還組織聚會,讓學生們進行社交活動。
劉秀琴預計再過一年就能實現收支平衡。她相信市場的未來,因為“60後”以及之後的世代,比其父輩更重視生活品質和健康。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