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話:悟空》不僅帶火了遊戲產業和文旅,也再度凸顯出中國國產軟體的重要性。科技日報記者近日瞭解到,在研發全生命週期,《黑神話:悟空》都“跑”在騰訊自研敏捷協作平臺(TAPD)上。目前中國遊戲公司營收排行榜前五十的企業中,超80%在使用TAPD。這一平臺有助於解決精品遊戲製作過程中多部門協作管理難題。
近年來,中國國產軟體產業“硬實力”逐步提升。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軟體業務收入85492億元,同比增長11.2%,利潤總額10226億元,同比增長9.8%。
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陳寶國認為,中國軟體產業正加速步入迭代升級、群體突破的關鍵時期。
夯實技術根基
軟體產業至關重要,是關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
“如果晶片或硬體設備是計算的‘軀體’,那軟體就是‘腦袋’。”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首席執行官湯道生在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說,“軟體往往定義了硬體發展的方向,讓硬體設備釋放出更大價值。”
中國國家資訊中心公共技術服務部政務發展規劃處處長王曉冬曾表示,基礎軟體主要包括操作系統、資料庫等,是整個軟體產業的技術根基,也是搶抓數位化發展機遇的關鍵要素。
近年來,隨著5G、雲計算、大數據、大模型等技術迅速發展,中國國內軟體產業正為市場帶來更多紅利。“中國國產軟體企業早年側重應用開發,現在更多紮根在更底層、更基礎的操作系統、分佈式雲計算、網路安全與人工智慧(AI)等核心領域,技術水準與國外領先的軟體科技企業對齊,而且更符合中國國內客戶需求,性價比更高,能為客戶帶來更優質的服務體驗。”湯道生說。
促進產業創新
在諸多領域,中國國產軟體已深植產業鏈體系,不斷促進產業創新。
以汽車產業為例,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華榮介紹,從最初車載微信率先上車,到如今共同打造行業首發的AI智能體、聯合開發海外生態產品,長安汽車和騰訊雲持續基於自研的端雲一體操作系統,創造了汽車行業與互聯網科技企業合作的典範。
在製造業領域,電氣機櫃領域企業萬控智造股份有限公司利用騰訊混合雲打造“萬智雲”平臺,讓企業鏈上下游資源的協同共用能力極大提升。比如,在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中,“萬智雲”高效協調多個工廠生產,助力800臺電氣機櫃訂單在短時間內完成交付。
過去,工業仿真軟體長期被國外軟體巨頭壟斷,中國企業面臨高昂的授權費用和技術壁壘。時下,中國國產工業仿真軟體正在崛起。今年4月,深圳十灃科技有限公司發佈兩款固體力學仿真軟體,可助力工業企業創新產品、提升效率、控制成本。該公司總經理張日葵說:“工業仿真軟體都是‘用’出來的,要一步步沉澱積累,沒有捷徑可走。”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國產操作系統鴻蒙原生應用在深圳遍地開花。今年3月,《深圳市支持開源鴻蒙原生應用發展2024年行動計畫》發佈,深圳成為中國首個發佈政策支持鴻蒙原生應用發展的城市。隨後,中國首個鴻蒙生態創新中心在深圳成立。目前,深圳已有200款以上應用完成鴻蒙原生應用開發,覆蓋快遞物流、新聞資訊、企業服務、金融投資、生活娛樂、交通出行等多個領域。
“我們將服務好每一位參與鴻蒙生態共建的夥伴,全力投入資源,助力大家高效完成鴻蒙原生應用開發,共建共用萬物互聯的新生態。”華為終端雲開發者服務與平臺部總裁望嶽說。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