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中國的嫦娥六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並從古老的撞擊坑中帶回了樣本。這引起了全球的驚歎和關注。但華盛頓的反應夾雜著不安。突然之間,一個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都未曾實現的壯舉就在眼前,它象徵著中國在21世紀科學與地緣政治角逐中的雄心壯志。
那一刻可以被視為中國近期所取得突破的縮影:杭州一家初創企業推出了可與ChatGPT相媲美的人工智慧模型,新型隱形戰鬥機面世,人形機器人展示了對武術的掌握,類腦晶片重新定義了計算。
與此同時,媒體指出,中國已成為科研領域新的重要強國,在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研究方面超過了美國。在一些觀察人士看來,這一勢頭表明,全球科技等級體系正在發生不可阻擋的變化。
奇波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耿濤說,過去一年的技術成就可以說是“爆炸性的”,但這些成果其實是“可預測和自然而然的”。該公司打造了一款拳擊機器人。
耿濤說:“多年來,中國政府和民營部門一直在科技領域投入財力和人力資本,而且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說:“中國一直在不斷地、有時是指數級地增加對科學的支持,這無疑改變了整個世界的科學格局。”
中國最近的一項創新確實震驚了世界,並從此改變了科技領域的格局。耿濤說:“美國對其人工智慧曾經非常有信心,並認為其他國家只能跟在他們後面。但現在,深度求索推出了完全超出他們預期的產品,這是最鼓舞人心的一點。”
他指出,考慮到航太和軍事領域通常由國家體系主導,在這一背景下,深度求索對中國的創新有著重大意義,也讓西方世界對中國經濟體系的自由與活力有了“全新認識”。
中國工程院的製造業戰略專家臧冀原對中國機器人公司宇樹科技推出的人形機器人印象深刻。他說:“宇樹科技已將神經網路集成到機器人中,這意味著人工智慧演算法確實可以支持高端製造業創新。這種顛覆性技術可能會在未來徹底改變設備——從公共汽車到大型飛機及大型機床——並產生更廣泛的影響。”
技術突破的影響正在蔓延到其他領域,並在中國產生深遠影響。一個突出的例子是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巨大成功,它打破了數項票房紀錄,成為第一部進入10億美元票房俱樂部的非好萊塢影片。這部電影挖掘了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神話故事,並以符合現代審美的形式進行生動展現,與此同時,它的成功也是對中國高水準電影製作技術的致敬。
展望未來,北京一位專門投資和孵化高科技初創企業的投資者認為,2025年將是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捩點。他說,近年來,中國科技行業的一些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例如被稱為“新三樣”的太陽能電池、鋰電池和新能源汽車。近期尖端技術的繁榮也讓外界看到並相信中國的實力。
這位投資者表示,由於中國科技公司的崛起,高盛等眾多外國投資銀行正在重新評估中國市場並看好中國資產,其結果之一就是外資的回流。
據報導,北京對民營部門、尤其是科技行業的明確支持進一步推動了這一勢頭,信號之一就是2月舉行的民營企業座談會。
來源:參考消息網